骨科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2 浏览次数:430次
作者:胡智玲,孙丹丹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深静脉血栓;相关性;骨科患者:术后
深静脉血栓(DVT) 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可以致残,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肺栓塞(PTE),危及生命[1]。我院监测82例骨科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探讨与DVT发生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3岁。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单侧全膝置换术16例,单侧下肢多发性骨折15例,双下肢多发性骨折11例,椎间盘突出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活动度、血沉、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等常规全面检查,对于有溃疡史、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凝血机能障碍等疾病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血标本分别于手术前、术后第1 天、术后第3天及
术后第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肝素真空管抗凝。R 80(冲洗型)血流变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ηbH 200/s);全血中切黏度(ηbM 30/s);全血低切黏度(ηbL 1/s);血浆黏度(ηBpmPavs);血沉(ESR,mm/h);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纤维蛋白原(Fib,g/L)、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压积(Hct)。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有所下降(P< 0.05),术后第3、7天时逐渐上升,超过术前水平(P<0.05);EAI术后第3、7 天时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TK值在术后亦在逐渐升高,尤在第7天时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术前术后血流变学结果
3 讨论
DVT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瘀滞与血流的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2]。骨折和创伤引起肢体水肿而损伤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膜和内皮广泛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骨折和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应急状态下外周动、静脉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使血小板聚集;创伤后的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释放也可以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均可诱发血栓形成。当前用于诊断血栓的方法很多,彩色多普勒,静脉造影等可以判断血栓的位置[3],但这仅适用于血栓形成后的诊断。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与聚集能力升高可造成全血粘度升高,加上麻醉期间全身血流明显减缓,可致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多核白细胞的参与下产生静脉炎后综合征,明显增加了DVT 发生的可能性[4]。另外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造成全身血流缓慢,尤其静脉血液瘀滞,局部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血粘度增高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更进一步加重了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倾向。其次,术中及术后输入大量冰冻血浆,加之术后个别感染致使纤维蛋白原增高,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网罗红细胞,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也可以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因此,我们认为骨科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是DVT 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5]。通过监测骨科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DVT 形成的相关性,临床医生适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DVT 形成。
【参考文献】
1 Girard P,Tardy B,Decousus H,et al.Inferior vena cava interruption:how and when.Annu Rev Med,2000,51:1.
2 冯周琴主编.实用血栓病学.第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573.
3 普素,那桂萍,王晓琴,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河北医药,2005,27:194-195.
4 LoPresti R,Ferrara F,Canino B,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leukocyte rheology at baseline and after in vitroactivation.Haemostasis,2000,30:168-173.
5 杜盛隆,周万勇.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