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15 浏览次数:384次
作者:王日光1,李昱川2,李荣锐1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结果:17例均获随访,进行6~24个月随访,踝部骨折采用王栋梁评分标准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16例,良1例。结论: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操作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理想,避免二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 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 内踝骨折
内踝骨折多因高能量间接暴力或者扭转力所致,骨折粉碎严重,常波及关节面,由于踝关节在人体负重和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骨折后如果对位不良,会造成关节疼痛和蜕变,产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为求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于2006—08~2009—11笔者采用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自2006—08~2009—11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例内踝骨折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4~65岁,平均41岁,左侧10例,右侧7例,开放性骨折3例,按照Weber-Hanson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致伤原因:车祸外伤9例,摔伤6例,高空坠落伤2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4例。其中肋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2例,颅脑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h~5d,平均1.5d。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仰卧位,患肢外旋;或侧卧于患侧,两膝间垫以软枕,双足分开,使伤侧内踝向上,开放性骨折先给予常规彻底清创,尽量保留附着的软组织。沿内踝前外侧作弧形切口,长约4~5cm,下行向后绕过内踝远端,切开皮下组织,向后翻开皮瓣,即可显露骨折,骨折远端经常向前移位,复位前,先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稍加牵引,显露关节腔,清除腔内血肿和碎骨屑,复位时助手牵引,术者用巾钳夹住骨折块帮助复位,并纵向夹住骨折两端保持复位,或用克氏针穿过骨折线暂时固定,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大小选用合适的可吸收螺钉,选用与螺钉匹配的钻头钻孔,在特制的丝攻攻出螺丝后用配套的螺丝刀拧入螺钉,若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再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应用石膏托外固定于功能位(踝屈90°,足中立),抬高伤肢。术后10~14d拆线,期间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6周后去除石膏,行控制性踝关节功能练习,不能负重。
2 结果
17例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有16例,平均16.4周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超过6个月为标准),无细菌感染。踝关节功能评价参考王栋梁[1]等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估为标准:优: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无疼痛,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良:踝关节功能尚可,走远路躁关节轻度肿胀,疼痛,X线片显示躁穴内侧间隙稍宽:差:有负重疼,行走时肿胀,疼痛,X线片显示踝穴不对称,内侧间隙增宽超过2cm。本组优:16例,良:1例,优秀率占94.11%,术后均无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病例。
3 讨论
3.1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点
踝关节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其骨折后如果对位不良,会造成关节疼痛和蜕变,产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目前关节部位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的解剖复位。骨折端的稳定,关节面的平整有利于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可靠的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其内固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克氏针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金属螺钉内固定、金属板钉内固定以及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等。张力带内固定和金属螺钉内固定成为以往踝部骨折的主要固定手段,但近年来发现金属螺钉内固定等方法还存在应力遮挡、骨质疏松、金属反应、腐蚀破坏等缺点,并有磁性影像,能干扰X线、CT成像,MR无法进行检查。常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及经济上的负担。
3.2 可吸收内固定物的发展及优势
Rokkanan等[2]于1954年首先应用可吸收聚合材料成功治疗踝关节骨折,以后逐渐有应用于治疗松质骨骨折、累及关节面骨折、截骨矫形固定及关节融合的报道。我国自1993年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也取得了满意效果。可吸收螺钉在人体组织中经细胞能量代谢产生CO2和H2O,在体内可控制性完全吸收和排泄[3,4],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安全度。剪切强度为松质骨强度的20~30倍,弹性模量为8~15GPa,超过了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与皮质骨弹性模量相当,6~12个月完全吸收,其植入骨内48 h后呈膨胀性固定, 可吸收内固定物允许骨折端产生微小活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时随着后期内置物吸收过程中机械强度的缓慢降低,骨折愈合处骨折应力增强,从而避免了应力遮挡导致的骨质疏松现象发生。
3.3 可吸收内固定物局限性
尽管可吸收内固定物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但仍不能完全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仍然需要外固定保护和避免早期负重。同时,由于可吸收内固定物抗扭转能力小,因此在操作时应有配套的钻头、丝攻、改锥以防其扭转。可吸收螺钉降解特性与固定强度的维持构成矛盾,因此临床上对于骨干部等密质骨的应用应慎重。
【参考文献】
[1]王栋梁,周之德,姜其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功能评估[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323325
[2]Rokkanan P,Bostman O,Vainionpaa S.Biodegradable implants in fracuterfixation:early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the ankle[J].Lancet,1985,l:14221424
[3]Taylor MS,Daniels AU,Andrano KP,et al.Six absorbable polymers:in virtro acutetoxicity of accumulated degradation products[J].J Appl Biomater,1994,5:151157
[4]Hu Y,Hollinger JO,Marra KG.Controlled release from coated polymer micropArtcles embedded in tissue-engineer scaffolds[J].J D RUG Target,2001,9:43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