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9-09  浏览次数:418次

  作者:曾艳芳,姜莉1,周健2,杜会山  作者单位:北京市潞河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摘要】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20 例,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及Hamilton抑郁量表检测。结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Hamilton焦虑量表中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总分均比治疗前减少〔(8.13±5.72) 分vs (5.58±3.28)分,(14.98±6.29)分vs (7.47±4.68)分,(22.92±11.47)分vs (12.93±6.59)分〕(均P<0.01),Hamilton抑郁量表中焦虑、认识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及总分均比治疗前减少〔(6.70±3.73)分vs (4.93±3.73)分,(6.42±3.81)分vs (3.93±2.97)分,(3.53±2.22)分vs (2.80±1.88)分,(6.83±3.35)分vs (4.32±3.03)分,(20.63±9.74)分vs (16.73±7.78)分〕(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Hamilton焦虑量表中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总分及Hamilton抑郁量表中焦虑、绝望感、总分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1)。对两组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按总分分组比较,研究组中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等患者,治疗后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

  【关键词】 脑梗死;肌电描记术;情绪障碍

  脑梗死不仅引起肢体功能障碍,还可以引起情绪障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躯体身心的综合疗法,其对偏瘫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临床证实〔1,2〕,并对身心精神障碍的改善有一些研究〔3〕,但尚不完善。本实验研究拟进一步证实其对情绪障碍的疗效,为脑梗死后情绪障碍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取样于2006年至2008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4〕,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证实,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排除明显语言障碍,所有病例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治疗及回答问题,均知情同意。研究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1~74〔平均(65.7±6.6)〕岁,首发病例38例,复发22例;单发病灶36例,多发病灶24例;轻型15例,中型32例,重型13例。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 20例,年龄53~75〔平均(64.8±7.4)〕岁,首发病例40例,复发20例;单发病灶38例,多发病灶22例;轻型18例,中型31例,重型1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病灶数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于病情稳定2~3 d,采用北京博达科技研究所研制的GFA型中风肌肉反馈治疗仪进行偏瘫肢体康复治疗:①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仪器时,要告知患者,配合治疗练习。②表面电极放置部位:3个电极等距离置于瘫痪肌上,中间电极为无干电极,两边电极为肌电信号电极。③量程:对软瘫患者放在最小档(0.00~9.99 V),硬瘫患者放在最大档(000~999 V)。④治疗中向患者说明自主运动达到仪器阈值时信号变化特征,不断给予心理上的鼓励。⑤每日1次,每次30 min,15次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Hamilton焦虑量表及Hamilton抑郁量表测试,采用上海维廉中医科技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理测试仪在心理实验室进行,测试医生为专门从事心理测试的专业人员,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严格掌握测试的指导语,采用双盲方法。Hamilton焦虑量表测试采用0~4分的5级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2分为中等;3分为重;4分为极重。测试完毕后显示2项因子分及总分,2项因子分分别是: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Hamilton抑郁量表测试也采用0~4分的5级评分,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

  为中等;3分为重度;4分为极重度。0~2分的3级评分,0分为无;1分为轻~中等;2分为重度。测试完毕后显示7项因子分及总分,7项因子分分别是:焦虑,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

  为了进一步研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治疗的效果,依据Hamilton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价的总分,按研究组和对照组情绪障碍的不同程度,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分层分析,具体分组方法依据《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5〕,分界值:①Hamilton焦虑量表: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2~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5~21分,肯定有焦虑;8~14分,可能有焦虑;如≤7分,没有焦虑症状。②Hamilton抑郁量表测试:总分>24分,可能为严重抑郁;18~24分,可能是中等抑郁;8~17分,可能是轻度抑郁;如≤7分,没有抑郁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经正态检验,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在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总分等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大。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在焦虑、认识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总分等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对照组仅认识障碍评分比治疗前减少,研究组于治疗后焦虑、绝望感、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焦虑量表结果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抑郁量表结果比较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总分分度结果比较 治疗前Hamilton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不同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中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等程度患者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不同程度患者的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中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等程度患者的评分与对照组同等程度焦虑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中严重抑郁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轻度抑郁患者评分反而较治疗前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严重抑郁患者的评分较对照组同等程度抑郁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总分分度结果比较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3 讨 论

  利用生物反馈技术改善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是治疗学上的一个新进展,肌电生物反馈技术于上世纪50 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应用于临床,是涉及物理医学、控制学、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及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新技术。它借助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自主收缩肌肉时的微弱电信号,并以此为源,通过视觉或听觉通路提供反馈信号,将人们平时不易感知的体内功能变化转变为可釉感知的视听信号,并让患者根据这些信号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6〕。专业人员通过一系列训练和治疗步骤,帮助受试者逐步了解原来并不为他(她) 所感知的机体状况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控制仪器所提供的外部反馈信号,受试者学会自我调节内部心理生理变化,使之达到治疗和预防特定疾病的目的〔7〕。它将患者主动有意识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肌电信号放大后再输出,刺激相应肌肉引起明显肌肉收缩运动,此种可感知信号的输入充分调动了患者主动有意识的参与,使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佩合训练,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另外,由患者主动参与引发的肌电信号,经反馈对大脑匹层也是一种条件性重复刺激,经长期反复训练能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并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形成兴奋灶,有助于重组或再塑中枢神经功能〔8〕。

  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情绪障碍、焦虑、抑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研究组情绪障碍、焦虑、抑郁改善更明显。进一步对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患者分析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焦虑症状的改善广度明显优于对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说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减轻焦虑症状更为有效。脑梗死患者常伴有肢体的运动障碍、失语等后遗症,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缓慢,这些往往使患者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自信,表现为极度痛苦哀伤或抑郁等。生物反馈治疗过程中患者伴随着指导语听任思路的飘逸,进行各种想象,这时的想象与呈现在生物反馈仪上的生理信号改变密切相关,从而揭示了患者的内心冲突,并逐渐缓解和消除这种冲突,从而达到消除负性情绪的治疗目的。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循环作用有助于重组或再塑中枢神经功能。通过重建神经网络和神经反馈回路达到修复损伤区脑功能的目的〔9〕,通过仪器的反复机械刺激,促进脑内侧支循环建立和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调节脑缺血区神经递质水平,抑制其过量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10,11〕,将躯体生理和心理治疗融为一体,在临床医生言语强化、心理疏导及鼓励下,患者心理状态调整至最佳水平,积极主动配合训练,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借助于肌电接收设备记录患者瘫痪肢体自主收缩时的电信号,当这种电信号达到或超过仪器所设的动态阈值,就产生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代偿性,受损后的神经细胞可以通过树突或轴突的发芽连结潜伏的神经传导通路和突触,通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能重新建立神经元间的联系,从而恢复功能。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使患者随时了解自身肌力恢复状况,能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恢复信心〔12〕。通过反复的体验和学习之后,患者就能逐步领略到在什么情况下肌电活动可能升高,在什么情况下肌电活动可能降低,进而掌握调节肌肉紧张度的方法。一旦掌握控制能力,就能随意地进入肌肉松弛状态,肌肉松弛可以有效地对抗紧张、焦虑,明显减轻焦虑,患者经过肌电松弛训练后,改变了原来心理生理反应模式,焦虑症状显著缓解〔13〕,有利于情绪障碍的改善,故此项实验为脑梗死后情绪障碍的改善提供了措施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郑 华,孙宝民,吕燕华,等.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 (9):6201.

  2 毕洪英,张 虹,郑培玉.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12):5223.

  3 杨俊香,李占华,杨 森,等.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J〕.疑难病杂志,2006;5(1):66.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5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86223.

  6 李 剑.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康复治疗进展〔J〕.新医学学刊,2008;5(9): 15234.

  7 吴萍陵,姚树桥,向娥英,等.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3;18(2):1124.

  8 韩 瑞,倪朝民.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3):20910.

  9 张 华,王宏娟,罗英姿,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22(4): 2324.

  10 Francisco G,Zorowitz R,Chae J,et al.Electromyogramtriggered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for improving the arm function of acute stroke survivors: a randomized pilot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8;79(5):5705.

  11 Pang J,Itano T,Sumitani K,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ttenuates both glutamate release and hyperemia after transient ischemia in gerbils〔J〕. Am J Chin Med,2003;31(2):295303.

  12 李春梅,郭宏博,谢向东,等.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病后上肢远端肌力恢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1045.

  13 肖 霞.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15):7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