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老年人再发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5  浏览次数:416次

  作者:高占  作者单位:伊川县城关镇卫生院,河南伊川 471300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再发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6例再发脑梗死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痊愈3例,好转21例,无变化2例。结论 老年人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控制。

  【关键词】 老年人,再发脑梗死,诊治,分析

  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约占50%~70%,大多发生于老年人,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一个常见病因。本文对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26例老年人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再发脑梗死患者26例,年龄55~76岁,平均69.6岁。其中男性15例,占58%;女性11例,占42%。

  1.2 诊断标准 26例再发脑梗死患者全部经头颅CT检查确诊,在原脑梗死病灶基础上出现新的颅内缺血病灶。

  1.3 再发次数与间隔时间 再发1次者18例,占69.2%;2次者5例,占19.3%;3次者3例,占11.4%。再发间隔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其中1年内再发者14例,占53.8%;1~2年再发者6例,占24.7%;2~4年再发者6例,占21.5%。

  1.4 致病因素 有高血压病史者16例,糖尿病者3例,高血脂者10例,饮酒者9例,吸烟者13例,肥胖者12例。

  1.5 临床表现 偏瘫16例,肢瘫6例,双侧偏瘫2例,意识障碍3例,语言障碍22例。

  2 治疗与转归

  本组中26例再发脑梗死病人均采用内科住院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药物主要采用20%甘露醇、脉络宁、复方丹参注射液、脑活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缄等药物,平均疗程15 d。其中痊愈3例,好转21例,无变化2例,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所谓脑梗死就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液在脑动脉管腔中凝集或外来栓子栓塞,导致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变性或死亡,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主要原因如下:①动脉管壁病变:最常见于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龄引起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纤维玻璃样变,其次为脑动脉炎、脑动脉瘤等,是脑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基础。②血液成分改变:血液中血小板、脂质、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血糖等的数量过多或功能异常,可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脑动脉血栓形成。③血液流变学变化:在脑动脉管腔狭窄的条件下,当平均动脉压低于70 mmHg和高于180 mmHg时,动脉自动调节功能会发生障碍,动脉末端的分水岭区域脑组织会出现坏死。④血液动力学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当血压过度下降导致血流速度过缓时,则易发生脑血栓形成。而老年人大多不同程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再加上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一般更高于血压正常者,有高血压病的初发脑梗死的老年人若不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将大大增加。高血压是老年人再发脑梗死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另外,吸烟、饮酒也是老年人再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量越多,再发脑梗死的危险性也越大。吸烟可引起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增高,从而血黏度增高;饮酒可致脑血管平滑肌收缩、痉挛,降低脑血流量,也可致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反应;糖尿病可使脂质发生代谢紊乱,加重老年人动脉硬化,且可导致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黏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度加大;老年肥胖可使血脂增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且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都构成了老年人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这些主要危险因素不清楚,就有反复发生脑梗死的可能,致相应神经功能再受损,致残、致死,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防止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再梗,就必须积极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如坚持抗高血压治疗,戒烟、戒酒,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体重等。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