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5 浏览次数:378次
作者:纪祥辉 作者单位: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给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指导,在每例患者入院、出院时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积分、改良Bathel指数(MBI) 评分测评。结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积分及MB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2组上述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应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
【关键词】 脑卒中,早期康复,偏瘫
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并因此明显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康复治疗是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但目前多选择在出院后的恢复期进行, 而早期的康复治疗尚未得到普遍开展, 为此, 我们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我科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 所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患者无明显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评分>8分者入组。
1.2 一般资料
入组患者60 例,年龄45~79岁,其中脑出血24 例,脑梗死36 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康复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0±6.3) 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20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3±7.6) 岁;其中脑出血14例,脑梗死16例。2组年龄、性别比、发病性质、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脑出血患者予以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及一般对症治疗,脑梗死患者予以抗凝、降低血粘度、抗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改善脑细胞代谢及对症治疗)。康复组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康复治疗, 主要采用运动疗法,以患者家属辅助或自我训练为主, 内容包括: ①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度; ②侧翻身练习; ③搭桥练习;④腕关节和踝关节背伸牵张练习;⑤非治疗时间坐位训练, 床头摇高30°,待患者能承受的最长时间超过30 min 后循序渐进, 隔天床头抬高10°, 直至患者保持90°坐位持续30 min 以上后开始床边健侧、患侧起坐练习; ⑥平衡训练; ⑦步行训练;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刷牙、进餐、穿脱衣服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运动功能评定采用1995 年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分[3]。②采用简式Fugl-Meyer积分(FMA)评测,上肢最高分66分,下肢最高分34分[4]。③ADL采用改良的Bathel指数(MBI)进行评测,总分100 分[5]。2 组均于入院、出院时各评定一次。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积分及MBI 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2 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积分及MB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略)表2 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积分比较(略)表3 2组治疗前后MBI积分比较(略)
3 讨 论
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而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提高其生活质量, 使之回归正常生活或重返社会是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国外学者提出康复介入越早, 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整体疗效就越好。
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从医学角度来看,一般在卒中3个月肢体强直后90%神经功能的恢复变得缓慢,1年后就更难。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应在发病2周内开始。目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 h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潘均喜[6]将86 例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2 组均接受内科药物基础治疗,但康复组在早期即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结果表明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和MBI 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结果亦显示康复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康复治疗是根据大脑可塑性原理,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7]。早期康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如下[8]:①经感觉的不断输入反复刺激中枢,通过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方式,使大脑功能重组,神经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从而促使脑血流量(CBF)的恢复。②康复训练可提高心脏功能,从而增加CBF。③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快,可增加CBF,而CBF的恢复则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在药物冶疗的基础上加上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疗法将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偏瘫后早期,正确摆放肢体可防止肌肉痉挛,被动活动肢体关节可防止关节僵直,电刺激及肌肉主动收缩训练将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 这些将为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运动疗法可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在反复活动中肌力可得到改善,协调性也得到训练。肌肉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传输了大量的本体运动及皮肤感觉的冲动, 从而有可能帮助患者最有效地发挥易化作用,最终获得最好的康复效果。脑梗死患者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通过反复训练, 使这些突触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功能的重新组合,同时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 使其突触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侧的功能。
本研究说明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降低致残率,改善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我们的观察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肯定。脑卒中患者如能在急诊入院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做好早预见、早计划、早训练、早指导等工作,就有可能使患者不仅保存生命,而且减少后遗症,甚至重返社会[9]。
【参考文献】
[1]李佳芮,刘博伟,张玲.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药,2008,30(1):45-46.
[2]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0-321.
[5]谈跃,任惠. 脑卒中现代临床与康复[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6.
[6]潘均喜.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影响[J].内科,2008,3(1):40-41.
[7]于敏,张辉.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改善偏瘫患者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03-1804.
[8]李飞,邓时慧,谷德祥,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等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4):151-153.
[9]马敏.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6,28(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