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08-12 浏览次数:410次
作者:刘强,王辉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234000
【关键词】 脑梗死,C反应蛋白
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反应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重要的生化指标是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升高,临床应用前景值得高度关注。它不仅可以作为衡量急性脑梗死病情轻重的指标,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我们开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测定,探讨炎症反应与急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并对患者的病情轻重及预后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估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组60例,系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4.5±4.5)岁。正常对照组20例,系我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4.5)岁。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
1.2 测定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测定CRP含量所使用的药盒为上海申能得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仪器为日立6080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 2组检测结果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C反应蛋白含量,急性脑梗死组为(8.6±1.5)mg/L,对照组为(1.8±0.43)mg/L,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9.44,P<0.05)。
3 讨论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血清中常见的非抗体性蛋白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微(1mg/L)但在严重的细菌感染、物理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缺血和坏死的情况下,可升高100倍以上,通常作为独特的标记物来检测。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病变,不仅指脂质聚积,而且是一个慢性的炎症过程。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是斑块破裂重要的促发因素,也是不稳定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的危险信号,也是急性脑梗死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最近CP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Ridker等对1086例健康男性进行了8年随访研究,观察到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RP浓度较无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者显著升高,若将CRP浓度由低到高分为Ⅰ、Ⅱ、Ⅲ、Ⅳ四个水平,CRP浓度处于Ⅳ水平者较Ⅰ水平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高2倍,相对危险性为1.9,说明CRP血清基础水平可预示首次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CRP的基础水平不仅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Di Napol等研究了一组缺血性卒中的病例,排除最近的感染史,严重的肝、肾肿瘤及有手术或外伤史的病例,发现26%的患者发病后24h CRP即升高,出院时CRP水平升高者占79%,而35%的高CRP患者出现死亡或新的血管意外(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性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Muir等对缺血性卒中后72h的CRP浓度进行测定,并跟踪了患者的存活时间及死亡原因,平均观察959d,CRP>10.1mg/L的患者存活率显著低于CRP<10.1mg/L者,提示高水平的CRP是死亡的预测因素。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脑梗死组平均C反应蛋白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与文献报道具有一致性。提示脑梗死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炎性反应。多数研究者[1] 认为炎症在缺血性事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RP在此过程中,可作为独立的评价指标。CRP水平不仅能反应体内炎性系统反应程度,而且能反应脑梗死患者的严重程度。
CRP可能通过活化其自身受体激活补体系统,诱导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炎性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发挥治炎作用而影响脑梗死的病情和预后[2] 。由于CRP是脑血管病发生和进展的预测因子,所以降低血清CRP水平可以成为治疗脑梗死的新方法。
综上所述,CRP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判定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临床上对CRP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加强临床监测和干预,预防脑梗塞病情进展,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可能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为预防急性脑梗死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郭 毅,周志斌,姜 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5):266-268.
[2] 彭 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