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2 浏览次数:1121次
作者:王庆祝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39001
【摘要】目的 总结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以避免误诊。 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25例不典型结脑的临床资料。 结果 2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与其它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病难以鉴别,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得以确诊。 结论 在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情况下,脑脊液反复检查可呈典型改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结核,脑膜,不典型,诊断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流动,HIV的感染,免疫抑制剂的运用,治疗不力,耐药性结核菌株的出现,结核感染又明显增多。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结核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早期或不典型表现的结脑因缺乏特异性,常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所有结脑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筛选出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不典型表现的结脑(标准:典型的结脑症状体征缺乏或轻微,或表现为少见的特殊症状,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0±2)岁。病程在2~30d以内,其中4例合并肺部结核。
1.2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头痛8例、发热5例、咳嗽2例、颈痛1例,头晕5例、全身乏力3例、肢体麻木3例、偏瘫7例、意识障碍4例、眼睑下垂1例、眼球活动不灵2例、复视1例、癫痫发作2例、精神异常2例、记忆力减退1例。
1.3 实验室检查
1.3.1 血常规 8例细胞总数超过10×10 9 /L,6例中性粒细胞增高,3例淋巴细胞增高,血沉增快8例,5例PPD(+),1例痰中找到抗酸杆菌。
1.3.2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压力8例升高,2例降低,15例正常;脑脊液薄膜实验阳性3例;白细胞计数(10×10)×10 6 /L18例,(10×100)×10 6 /L6例,>1000×10 6 /L3例,正常8例;其中分类单核细胞增高4例,多核细胞增多8例;蛋白升高19例;潘氏试验阳性17例;糖降低5例,增高3例;氯化物降低4例;抗酸杆菌染色,仅1例找到抗酸杆菌。抗核抗体阳性4例,PCR阳性6例,6例患者初次检查脑脊液轻度异常,反复检查脑脊液2次以上才出现典型结核性脑膜炎改变。
1.4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2例肺结核,1例粟粒性改变,1例胸膜炎伴胸膜增厚,2例肺部感染。头颅CT:脑梗塞1例、粟粒样改变1例、脑积水2例、肉芽肿1例、脑囊虫2例、丘脑钙化1例,17例正常。头颅MRI:脑梗塞4例、粟粒样改变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4例、肉芽肿1例、脑囊虫2例、丘脑钙化1例、脑膜改变5例、桥脑异常信号1例,增强后小脑强化4例、直窦强化1例、环池强化2例、颅底强化5例,颅顶脑膜强化3例。
1.5 入院诊断情况 颅内感染(包括结脑待排)8例,病毒性脑炎4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隐脑1例,脑囊虫病3例,脑梗塞4例,合并有脑积水4例,高血压脑病2例,其他4例。患者最后诊断依据动态脑脊液检查、PPD、血沉、抗核抗体、PCR等诊断13例,脑脊液薄膜实验阳性诊断3例,脑脊液中找到抗酸杆菌确诊1例,结合头颅CT、MRI扫描诊断5例,诊断性治疗有效3例。
1.6 治疗方法 25例患者均给正规抗痨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四种联合治疗。有7例患者病情较重者,行异烟肼+激素(地塞米松2mg)脊髓鞘内注射,对合并有颅高压者给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2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引流手术。
1.7 治疗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其中2例遗留颅神经损害,1例遗留肢体麻木,2例肢体偏瘫,2例死亡。
2 讨论
2.1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炎因感染途径、病程不同,病变范围广,临床症状也多样化[1] 。一方面以感染为主要症状,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慢性迁延达数月,表现为发热、头痛,缺乏特异性,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易鉴别;另一方面以精神异常和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头晕、全身乏力、肢体麻木、偏瘫、意识障碍、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复视,癫痫发作、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等。本组有8例初诊为感染引起,8例考虑为脑血管病,2例考虑为高血压性脑病,脑囊虫病3例。临床表现复杂,均因开始治疗效果不明显,有的病情加剧,经影像学及脑脊液等检查,有的反复检查才为诊断提供依据。故对临床上出现以感染和以精神、神经系统受损为首发症状的结脑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不明确,需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以免遗漏诊断,延误治疗。
2.2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在病变早期可以正常或不典型,晚期才会出现典型改变。本组17例早期CSF糖正常、21例氯化物正常,仅细胞数和蛋白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2] 。这可能与糖代谢障碍、病程尚处早期、病变较局限、以及静脉输入葡萄糖或氯化钠等有关。有3例因细胞数大于1000×106 /L3例疑诊为化脑,有4例因细胞数轻度增高而糖氯正常而疑诊为病脑,因不能确诊,反复查脑脊液,逐渐表现为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PCR、抗核抗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在结脑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阳性率报道不一,抗核抗体一般在70%~80%,PCR在51%~85%[3] 。而本组25例中PCR阳性为6例(25%),抗核抗体阳性4例(16%),低于报道,可能与病程早、操作不当、假阴性有关。脑脊液结核菌因检出率低,时间长,对临床早期治疗的意义不大[4] ,本组仅1例脑脊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但对确诊具有重要意义。PPD实验对结脑的诊断有参考意义。脑脊液薄膜实验阳性对于结脑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组有3例因此确诊。结脑一般颅压升高,本组仅8例升高,2例降 低,15例正常。其机制可能与病变处于早期,或脉络丛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脑脊液分泌减少,或与蛛网膜下腔黏连及脱水剂应用有关。故我们认为CSF在结脑诊断中的价值虽不容置疑,但应动态观察,多结合病程演变及患者全身情况来综合判断。方能排除病脑、化脑、隐脑、寄生虫感染、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变性等疾病。
2.3 影像学检查 有报道结核患者25%~50%可见近期或陈旧性肺结核病灶[5] ,本研究仅2例(8%)发现肺部结核,低于文献报道。这可能与患者年龄有关,本组均为青年或青壮年,抵抗力较强,病变隐匿,肺部感染不明显。CT在结脑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结脑在不同的病理时期有不同的CT表现,早期可以正常。本组中25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仅8例(32%)异常。在诊断中应结合临床资料全面考虑,不能因为CT表现不典型排除结脑。头颅MRI检查明显优于CT[6] ,MRI能显示较早期渗出性病灶,清楚了解结脑的各种病理改变,尤其对颅底、脑干及其周围、脑膜、脑叶等部位病变较敏感,成为结脑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组25例患者中,21例头颅MRI异常,除8例与头颅CT相同的表现外,余13例患者脑膜、脑叶、脑干、小脑、颅底及脑池有异常改变,但CT检查未显示异常,这与文献报道相符合。故在诊断结脑的过程中,头颅CT无阳性发现时,在有条件的医院最好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
2.4 治疗 尽管早期治疗,早期效果也有差异,本组有3例患者开始治疗有效,有近8例患者诊断为颅内感染(结核可能),给抗痨治疗后,疗效不明显,有的反而加重,误诊为其他感染。反复查脑脊液呈典型改变,坚持治疗有效。结核杆菌对抗痨药物耐药,或使用的剂量偏小,或选择了通过血脑屏障低的抗痨药物,这样可能会出现疗效不显著。病性加重可能为短期内大量结核菌被杀灭,菌体成分被吸收后引起抗原抗体变态反应,炎症反应增强,局部渗出物增多,导致脑水肿,颅压增高。有时可能合并其他感染,或存在颅内血管性病变,所以对考虑为结脑的患者,抗痨治疗过程中,尽管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也不应该轻易停药或减药。我们必须遵守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的原则[7]。总之,结核性脑膜炎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可因一项检查不典型或一个神经症状不多见就延误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董万利.结核性脑膜炎诊治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 (6):1-3.
[2] 冯玉麟,刘立荣.结核性脑膜炎129例临床与病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3):161-163.
[3] 张世荣,张培元.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2):69-71.
[4] 周影娜,董佑忠.结核性脑膜炎鉴别诊断[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4):8-10.
[5] 周盛年,陈耀民.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治疗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4):1-3.
[6] 徐葵花,程天平,张 丽.结核性脑膜炎40例CT、MRI影像与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学报,2005,30(1):29-30.
[7] 潘孝彰,庞茂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特点与治疗原则[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4):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