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
发表时间:2010-02-08 浏览次数:583次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作者:欧阳红先,朱慧强,林红华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 对15 例感染性骨不愈合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予以一期植骨、创面修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术后14 例病人伤口愈合,1 例伤口未愈合的病人待骨生长牢固后作病灶清除肌瓣填塞,伤口愈合。所有病例在4~12个月内骨折愈合。结论 感染性骨不愈合治疗困难,一期植骨可缩短病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应用于感染性骨不愈合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 感染 骨折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特别是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合并感染的骨折等临床上难于处理的复杂骨折有良好疗效。我院骨科自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15 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 例,男性9 例,女性6 例;股骨4 例,胫骨11 例。第一次为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内固定的9 例,另6 例是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内固定物为髓内固定的4 例,各种钢板螺钉固定的11 例。本次手术前已接受过二次以上手术的9 例,第一次手术到本次手术间隔时间3~26个月,平均10个月。 患者就诊时均无发热,15 例均有局部反复红肿流脓史,13 例入院时仍有红肿、局部窦道或骨外露,另2 例有不稳定瘢痕及局部浅表组织红肿等感染迹象。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用相应的敏感抗生素1周,局部有伤口或窦道存留的,入院时即予分泌物细菌培养,并作伤口处理以便引流通畅。15 例病人均拆除内固定,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死骨,适当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用有效碘含量为0.16%的威力碘消毒剂局部浸泡5~10 min。取自体髂骨作髓内外植骨,选用合适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伤口埋管冲洗引流2~3星期,减张缝合、局部皮瓣或转移皮瓣闭合伤口。 1.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7 岁,因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不愈合1年入院治疗。第一次手术在外院行“左胫骨粉碎性骨折有限接触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伤口感染,钢板外露,后多次手术,伤口长期不愈合,骨端吸收,骨不愈合。入院检查:左小腿中段内侧皮肤色素沉着,且有瘢痕形成,按压局部,伤口有稀薄脓液流出。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X线片显示:左胫骨中段骨折不愈合,断端吸收萎缩,未见死骨。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局部换药1周后手术,术中彻底清创,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伤口用有效碘含量为0.16%的威力碘浸泡8 min,取髂骨块及大量松质骨植骨,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将原局部皮瓣松解后关闭伤口,伤口内埋管,用庆大霉素盐水持续冲洗引流2周,拔除冲洗管;1周后拔除引流管,伤口愈合出院。5个月后有骨痂生长。放松多功能外固定架延长锁钮使支架动力化,8个月后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2 结 果 术后14 例病人伤口均愈合,另1 例患者保留一块在外院被清除的大小约2 cm×5 cm的游离骨块,经消毒处理后予以回植,术后留下一窦道,经窦道造影发现,造影剂到达回植的游离骨块处,8个月后骨痂生长,骨断端牢固,作病灶清除,腓肠肌瓣填塞,伤口愈合。5 例出现外固定针道感染,经及时的局部处理,感染得到控制,并未改变穿针部位。所有病例均达骨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全部病例经1~2年随访,无一例感染复发。3 讨 论 3.1 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诊断 感染性骨不愈合的原因主要是感染、骨缺损、骨折固定不稳定、骨折端血液供应不佳等。骨的感染可以是原发的,如急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骨折不愈合;也可以是继发的,如外伤骨折术后感染。符合以下条件属感染性骨不愈合,应采取治疗措施。a)病程在3个月以上骨折无愈合迹象;b)X线片显示骨折端骨痂稀少,断端钙化或呈萎缩,或呈肥大;髓腔闭塞,或同时存在死骨;c)病程中患处反复红肿流脓,可有或无窦道与骨折端相通。 3.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应用于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外固定架的钢针远离了感染部位,对感染创面无影响,能提供不超关节的稳定固定,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1]。我们所用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力学性能稳定、可靠,可塑性强,万向关节可360°旋转,且能牵伸、加压,当感染控制、创面愈合、骨折线模糊或有骨痂时,放松延长锁钮可使支架动力化,有利于骨痂的生长、塑形和模造,按生理需要进行修复,促进骨的形成及骨折的愈合。且其并发症少,即使引起亦不严重[2]。 3.3 控制感染修复创面 股骨的感染性骨不愈合在本组中仅4 例,其中2 例是隐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局部轻微肿胀、内固定松动,另2 例有窦道形成。股骨周围软组织较多,血供好,经清创后创面全部一期关闭,胫骨中下段因血供差,周围软组织少,经彻底清创、清除死骨、植骨处理后,我们根据周围软组织情况,选择局部皮瓣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后应用敏感的抗生素盐水做持续灌洗引流,冲洗量的多少以引流液清亮为准,灌洗引流一般持续2~3周,根据引流液清亮度和细菌培养结果先后拔除灌洗引流管。 3.4 植骨 Monton于1944年倡导可以在感染灶内植骨,但未被普遍接受,甚至有人反对。随着成功病例的增加,这一方法已为大多数骨外科医师所接受。近年来有作者在感染灶内行开放植骨,也取得良好效果[3]。本组所有病例在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的同时,予以自体髂骨移植,获得成功。其中1 例将大块感染的游离骨在离体后2个月经消毒处理,予以原位回植,同时植入自体髂骨,取得成功,大大减少了取骨量,降低了费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参考文献】 [1]祖启明,项良碧,刘宪民.一期修复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外露[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67. [2]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健,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1214. [3]黄雷,李兵,刘沂,等.开放性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