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移植治疗肱骨上段骨巨细胞瘤
发表时间:2009-06-26 浏览次数:807次
作者:王守德
作者单位: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安徽 霍邱 237400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3 岁,因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3年就诊入院。曾在院外行理疗、封闭等多种治疗,效果欠佳。后疼痛加重,于1989年9月来我院。查体:一般状况好,营养中等,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扪及,腹部无压痛,肠呜音正常。骨科检查:左肩部及上肢肌肉萎缩,压痛明显,僵硬,皮肤色泽正常,温度略高,功能丧失。血常规、肝功能、胸透、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X线片示:左肱骨头、肱骨干上端密度减低,骨小梁吸收消失,骨皮质变簿且向周围膨胀,关节软骨面破坏、穿通,肱骨上段病理性骨折(见图1)。入院诊断:左肱骨上段骨巨细胞瘤。
图1 腓骨移植治疗肱骨上段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片(略)
1.2 手术方法 在左侧臂丛麻醉及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先作左小腿上段外侧纵形切口,依次切开,保护腓总神经,显露腓骨上段及小头,不作骨膜下剥离,连同腓骨小头及腓骨上段并带少许软组织及筋膜一并切取12 cm,冲洗切口,按层缝合常规包扎。 做肩关节前方切口20 cm,依次切开,保护头静脉,显露肱骨头及肱骨干上段,发现肱骨头及关节软骨面破坏、变薄、穿通,关节间隙消失,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并有部分骨质残渣。将肱骨干上段连同肱骨头完整切除10 cm,并清除周围软组织病灶,用福尔马林棉球擦涂骨端及切口内病变组织,反复冲洗切口,仔细止血。将移植腓骨远端与对应肱骨干近端均修整成半个梯形面,相互对合即成一骨干,用1枚长短合适螺丝钉垂直拧入固定并加钢丝捆扎,腓骨小头放置于肩关节盂内代替肱骨头,再将腓骨上段肌肉筋膜与肱骨干肌肉筋膜间断缝合,按层缝合切口。行肩石膏托功能位固定。术后12 d两部位切口均一期愈合、拆线,更换肩人字石膏功能位固定后出院。10周后拆除石膏,拍X线片示:移植骨端模糊,有中等量骨痂生长(见图2)。换小夹板外固定2个月,并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再拍X线片示:移植骨端大量骨痂生长,腓骨小头位于肩关节盂内,对位良好(见图3)。
图2 腓骨移植治疗肱骨上段骨巨细胞瘤术后X线片(略)
图3 术后内固定取除后X线片(略) 1.3 病理检查 左肱骨上端骨巨细胞瘤Ⅱ~Ⅲ级。
1.4 随访 经17年随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肩部功能恢复良好,疼痛消失,能参加劳动及活动。
1.5 讨论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在显微镜下发现由多核巨细胞构成的一种骨肿瘤,早期对多核细胞来源尚有不同争议,认为是破骨细胞造成的。过去对这样的肿瘤大都认为是一种容易治愈的良性肿瘤[1],其实则不然,特别另有一小部分该肿瘤往往有恶性变。传统惯用的早期高位截肢作为治疗理想的方法。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自体骨大段移植和人工关节置换的开展,以及许多药物灌注、冷冻等方法的进展,为挽救肢体、恢复功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所以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大胆设计了此种手术方法。经随访观察17年,现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左肩关节功能、负重均佳且稳定,能承担日常家务及田间劳动。 该肿瘤有很长的潜伏性,很少有人能在肿瘤出现临床症状前得到X线片检查证实及其接受正规治疗,乃至轻度外伤后致病理性骨折时方来院就诊且确诊。由于该肿瘤系生长于骨骺端,导致关节部位疼痛,因此大多数病例在疼痛时已接受关节腔封闭等治疗,此时激素和麻药的药理作用下又掩盖了病程,导致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2]。该病应与骨髓炎、骨结核、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病相鉴别。 移植骨端单根螺丝钉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不需作复杂的钢板等内固定,否则有可能导致骨端萎缩、坏死及骨不连。此术式保留完整的骨膜及部分筋膜,不作骨膜下剥离,最大限度地保存骨的血液供应,并修成梯面,使移植骨端接触面增大,单根螺丝钉垂直拧入固定,加钢丝捆扎,对移植骨端的稳定、保留肢体长度、促进骨质愈合有其重要意义。我们认为,骨巨细胞瘤的瘤段截除,自体腓骨移植术是一可行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天津医院骨科.临床骨科学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9.
[2]王守德,孙龙.手术治疗髌骨巨细胞瘤2例[J].实用骨科杂志,2001,7(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