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包皮环切术4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851次
包皮问题是男性卫生方面特殊的情况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办法是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包皮环切术,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但存在很多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逐渐改良为一项新的手术方式—包皮环套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创伤小等优点[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5月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40例,脱落2例,年龄20~75岁,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病史资料完整。使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18例与治疗组20例。治疗组给予包皮环套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环切术。 1.2 诊断标准[2]:包皮过长是指包皮不能使阴茎头外露,但可以翻转者。包茎是指包皮外口过小,紧箍阴茎头部,不能向上外翻者。 1.3 病例入选标准:①在本院普外科就诊的患者;②以上病例均确诊为包皮过长或者包茎。 1.4 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②患有其他严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不适宜手术的患者;③并发包皮、阴茎头炎的患者。 1.5 治疗方案:①治疗组:常规术野消毒、铺巾。上内环:将圣环内环置入包皮过长患者阴茎体。上外环:调整内外板长度使系带在阴茎直立状态下无张力伸直,满意后扣上第二齿固定扣。切除远端多余包皮,碘伏消毒切口,无菌纱布包扎。取环:术后10天用专用撬柄拆除外环,术后2周左右内环多与创缘痂面分离,创面消毒后用创可贴包扎,直至创面愈合;②对照组:按传统包皮环切术切除多余包皮,0号丝线结扎断裂血管,用不可吸收缝线缝合包皮创面,术后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纳静滴)2 d,每隔2天换药1次,术后10天如缝线未自然脱落者则予拆线。 1.6 疗效评价标准:①术中疗效标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门诊治疗时间。②术后疗效标准: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出血、包皮水肿和包皮内板与龟头二次粘连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入组40例患者,因数据不全,脱落2例,实际入组38例,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4.12±3.24)d,术中出血量(1.21±0.67)ml;对照组手术时间(38.27±5.12)d,术中出血量(3.78±2.1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包皮环套术与包皮环切术治疗,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门诊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其中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出血和术后感染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内板与龟头二次粘连并发症未发生,对照组术后出现内板与龟头二次粘连出现26例(65%),成人环切组在术后包皮内板与龟头发生再次粘连的机率明显高于环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出现包皮水肿有3例(7.5%),对照组出现25 例(62.5%),成人环切组在术后包皮水肿明显高于环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改良式包皮环切术采用圣环保留包皮的切缘,能客观的保留合适的包皮长度,且切缘整齐、均匀、对称,外观较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同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小,创伤较小,避免术后换药,护理简单、方便,术后未见发生包皮内板与龟头发生二次粘连现象,且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学习等,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4 参考文献
[1] 袁叶桃.改良式一次性面罩在小儿包皮环切(套)术后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24):118.
[2] 王亚非.单人操作改良式包皮环切术41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8(1):126.
[收稿日期:2013-04-03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