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45例心理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06 浏览次数:597次
作者:翟秀宇 孙 玲 翟成伟1 李红芹 作者单位: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疗中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者;心理状况
移植器官缺乏是目前全世界移植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每年100万尿毒症患者中,有50万患者等待肾移植,但只有 1%的患者获得移植机会〔1,2〕。由于器官来源缺乏与等待移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亲属捐赠成为解决器官缺乏问题的最可行方法。移植肾供者因为受传统观念、手术风险、医疗费用、医疗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了解移植肾供者的心理状况,并实行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笔者对4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供者进行心理护理,从而争取供者的配合,使其达到最佳的心身状态,使活体肾移植手术得到顺利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至2008年我科4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的自愿供肾者,年龄:29~55岁,平均42.3岁;男20例,女29例;与受者关系:母子8例、母女4例,父子6例,姐弟4例、兄妹6例,叔侄3例、夫妻4例、堂兄弟1例、兄弟6例、舅甥2例、姑侄1例,姐妹4例(其中1对孪生姐妹);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0例,高中18例,大学9例;职业:农民9例,自由职业者10例,职员11例,文员19例。全部供者为自愿供肾者。供者均健康,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无手术禁忌证。供者手术后恢复顺利,6例供者手术后当天肾功能即正常,3例于手术后1 d肾功能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平均7 d拆线,8~10 d出院。
1.2 方法
统一设计调查问卷,对45例自愿供肾者术前及术后围术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症状问卷及相关因素分析问卷,调查前征得同意,由调查者说明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及要求,然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45份。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每个心理症状与问卷的相关内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自愿供肾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护理
2.1.1 自愿供肾者术前的心理状况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症状问卷,总结出术前自愿供肾者的心理特点。见表1。
2.1.2 自愿供肾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通过调查看出由于对活体供肾知识的缺乏、强烈期待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之不孝”、担心自己供肾后的健康状况、手术的恐惧、对家庭经济压力的担忧、对医院的陌生、家属的态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可使供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心理变化。表1 术前供者的心理状况
责任护士应该掌握影响供者心理的相关因素及其心理状态,理解供者作为一个健康个体对即将经受的手术所承受的家庭及社会压力。术前应多和供者交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供者产生信任感,使其能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能够针对供者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应指出供者捐献肾脏的决定是一种伟大的亲情奉献,是值得提倡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供者讲述亲属肾移植的优点:(1)供受两者存在着血缘关系。由于遗传学的特征,供受者组织配型较理想,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次数,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也可相应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可以减少,其人/肾存活率远远高于同种异体尸体供肾移植。(2)能选择理想的手术时间,让供、受者都有充分的术前准备。(3)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短,供肾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小,术后发生移植肾肾衰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等并发症的几率少〔3,4〕。鼓励供者相信科学,告诉供者只要肾功能正常,1个肾脏完全可以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供者献出1个肾脏不影响日后的生活。可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必要时可直接让供者与成功供肾者交谈;同时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体谅供者,在各方面给予照顾和支持,使供者充满信心地接受手术。
2.2 自愿供肾者术后围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
2.2.1 自愿供肾者术后围术期的心理状况
经过手术的打击,自愿供肾者术后的心理变化较术前更复杂,躯体化因子较术前明显增加,并可出现偏执、行为退化、精神病性、谵妄等症状。见表2。
2.2.2 自愿供肾者术后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捐肾是一种超我行为,术后各种痛苦使本我与超我发生冲突易产生心理障碍,可能出现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抑郁及妄想等精神失常。术后早期的持续心电监护、留置的腰部引流管和导尿管、切口的疼痛刺激及医护人员的定期巡视等会影响供者的休息,使其感到不适和恐惧。
对于供者术后早期的这些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让供者感到是他的奉献使亲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赞扬他的伟大。此外,供者术后最关心受者的安危,移植是否成功。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尽可能满足供者的心愿,及时通报双方康复情况,带去相互的问候,让供受双方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向其讲解术后配合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在生活上训练和指导病人放松心理,以淡化病人角色意识,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增强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减轻病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尽可能减少干预性的检查和治疗,以减少供者的不适。表2 术后围术期供者的心理状况
2.3 影响自愿供肾者心理变化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45例自愿供肾者进行术前、术后的问卷调查及观察,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出影响供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的因素。见表3。表3 影响自愿供肾者心理变化的相关因素
3 讨 论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在术前、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为对活体供肾知识的缺乏、对受者手术是否成功的担忧、传统观念的束缚等〔5〕。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心理状况给予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自愿供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达到最佳的心身状态。
通过对45例供者实施心理护理,掌握了对自愿供肾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沟通技巧,主要是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供者进行交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选择行亲属供肾移植的病人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受到的文化教育较少。因此,与他们沟通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像唠家常一样,可结合一些他们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事例进行比喻,尽量不使用生硬的医学术语。这样,不但能使他们明白相应的医学原理,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供者对医护的信任感,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朱 兰,曾凡军.亲属活体供肾者术后早期的安全性评估〔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5):26870.
2 季曙明,唐 政.肾移植活体供肾的现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15(1):8590.
3 曾凡军,刘 斌.亲属活体肾移植101例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 (5):2657.
4 陈忠华.提倡亲属活体肾移植力推“家庭内自救”方案〔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15(1):478.
5 段秀英,李晓娟,李丽红,等.肾移植病人亲属心理状态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