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0-11-08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陈立新, 王晓康, 姚启盛, 陈从波, 杨 勇, 黄 力, 李 昊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泌尿外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女性膀胱颈梗

  女性膀胱颈梗阻(FBNO)是由不同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的以排尿困难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单凭病史、临床表现和一般检查较难做出正确判断。我院泌尿外科自2002年6月-2005年4月,对16例FBNO患者行尿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测并行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5~61岁,平均51岁。病程8月~7年,平均21月。临床表现以排尿困难为主者13例,表现为排尿等待、中断,终末滴沥,排尿费力,尿线变细,耻骨上区疼痛不适,充溢性尿失禁。3例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

  1.2 诊断方法全部病人均行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B超、膀胱镜检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妇科疾病、抗尿失禁手术等引起的排尿困难。16例患者IPSS评分21~32分,平均24分。

  1.3 尿动力学检查采用美国LABORIE公司生产的尿动力检测仪,按国际排尿控制协会规范的膀胱压方法行完全性膀胱测压 (Micture)检测。各系统以大气压为准置零点,外换能器放置在耻骨联合上缘高度,避免使用任何影响下尿路功能的药物。患者保持清醒,检查前排空膀胱,取仰卧或半仰卧位,8F尿道测压管插入膀胱,深度约5~7 cm,直肠测压管置入直肠深度10~15 cm,连接感应器和水泵,灌注介质为室温下生理盐水。观察指标:贮尿期观察膀胱容量、膀胱感觉、膀胱顺应性、逼尿肌稳定性、逼尿肌反射。排尿期观察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排尿时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是否协调,排尿后测残余尿。

  1.4 手术方法16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病人取截石位,先用钩状电极沿膀胱颈5点和7点处切开膀胱颈部增生组织,深度以切断括约肌环形纤维为度,然后用环状电极切除5~7点间增生组织,长度约1~2 cm,使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持平。切除组织常规送病检。术后置尿管一周。

  2 结果

  本组16例女性患者中,尿常规检查7例白细胞计数异常,其中3例尿培养培养出大肠杆菌。肾功能检查异常者2例。泌尿系B超检查,上尿路结石2例,膀胱结石1例,膀胱颈抬高11例。膀胱镜检查:16例均可见膀胱颈部抬高,膀胱颈后唇堤坝样改变,弹性差,膀胱三角区呈慢性炎症及滤泡样改变者5例,膀胱粘膜有小梁、小房形成者11例。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6例患者膀胱容量350~1 000 ml,Pdet.Qmax为20~85 cmH2O, Pdet.Qmax>50 cmH2O 14例。Qmax<12 ml/s者16例。残余尿>50 ml者13例。2例合并有膀胱无抑制收缩,膀胱敏感性增强。16例病检均报告为纤维组织增生合并慢性炎症。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6月,排尿梗阻症状消失,排尿正常。术后IPSS评分2~9分,平均5分。16例Qmax>15 ml/s,14例无明显残余尿,而另2例残余尿量<50 ml。

  3 讨论

  女性膀胱颈梗阻病因及发病机理并不明确,可能与下尿路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膀胱颈纤维组织增生,以及雌激素平衡紊乱导致尿道组围腺体增生等因素有关,占女性排尿异常疾病的2.7%~8%[1]。对女性膀胱颈梗阻仅靠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常不能做出准确诊断,需结合膀胱镜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本组16例中,膀胱镜检均发现膀胱颈抬高、肥厚,呈堤坝样改变,以及继发梗阻性膀胱的改变,如膀胱三角区呈慢性炎症及滤泡样改变,膀胱粘膜小梁、小房形成等。膀胱镜检查可以提供直观的形态学依据。尿动力学检测时选择哪些指标以及诊断标准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2],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是诊断女性排尿困难最准确的方法。多数学者认为[3],Pdet.Qmax大于50 cmH2O,Qmax小于12 ml/s即可诊断梗阻存在。本组16例膀胱颈梗阻者尿动力学检查均表现为低尿流率,Qmax均小于12 ml/s。 Pdet.Qmax大于50 cmH2O者14例,符合以上标准,而另2例老年患者病程超过5年,Pdet.Qmax小于20 cmH2O。由于女性膀胱颈梗阻并不象男性患者一样表现为典型的高压、低尿流率排尿,同时随年龄增长逼尿肌收缩力逐渐减弱,加之,病程长、梗阻严重时,逼尿肌呈失代偿状态,终因膀胱长期高压,逼尿肌严重纤维化而萎缩、变薄,呈现高顺应性和逼尿肌无力。因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尿道压力测定(UPP)及膀胱镜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明确膀胱颈梗阻诊断后,可先行尿道扩张和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目前认为TURBn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有效的方法。TURBn操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切除的深度和长度不易控制,由于女性尿道没有明显的切割标致,切除不够,梗阻症状改善不明显;切除过深,可能引起膀胱阴道瘘;切除过长则可能引起尿失禁。许多学者认为[4],膀胱颈切割深度应在0.5~1 cm,长度应在1~2 cm。临床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先用钩状电极沿膀胱颈5点和7点处切开膀胱颈部增生组织,深度以切断括约肌环形纤维为度,然后用环状电极切除5~7点间增生组织,长度约1~2 cm,使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持平。先用钩状电极切开的优点在于钩状电极易于控制切割深度。当切割深度不易判断时,可用手指在阴道引导,帮助估计膀胱颈厚度。本组16例行TURBn术,术后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明显,最大尿流恢复正常。对合并有不稳定膀胱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舍尼亭)治疗。术后IPSS评分,平均5分。本组无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Nitti VW,Tu LM,Gitlin J.Diagnosing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 women[J]. J Urol,1999,161(5):1 535-1 540.

  [2] 汪超军,蔡松良,张 华.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浙江医学,2001,23(11):663-664.

  [3] 苏 勇,周永健,韩志兴.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24(1):71-72.

  [4] 何乐业,蒋先镇,邓素雄.女性膀胱颈梗阻诊治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3):165-16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