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10 浏览次数:984次
作者 单位
李巧惠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24 h动态心电图(AECG)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患者在24 h各种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也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最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很好地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ST段变化。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与症状、活动的关系及昼夜分布的规律,对冠心病患者AECG监测到的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以心绞痛入院的83 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常规12导联ECG无STT改变;室内传导正常;经24 h AECG检查记录到缺血性ST段下移。其中男51 例,女32 例,年龄41~72 岁。
1.2 方法
采用北京美高仪三导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系统,导联选用通道1(V5)、通道2(V1)、通道3(V3)。分析标准:缺血型ST段下移是J点后0.08 s 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1mV,下移持续时间≥1 min,2次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间隔≥1.0 min,并能排除体位、过度换气、基线不稳等影响者。与症状关系:以缺血性ST段下移时间,对照患者生活日记有“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等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以无自觉症状为SMI。与活动关系:以在坐、卧休息中发生者为与活动无关;以起床、吃饭、散步、上下楼、踏车等活动中(或后)发生者为与活动有关。时间划分(时段):将一昼夜分为6个时段,即上午(6:00~10:00)、中午(10:00~14:00)、下午(14:00~18:00)、晚上(18:00~22:00)、深夜(22:00~2:00)、凌晨(2:00~6:00),分别计算各时段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的次数和累计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83 例冠心病患者经24 h AECG监测,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568次,缺血累计时间5168.8 min,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为9.1 min。
缺血性ST段下移与活动的关系:其中482次(85%)与活动有关,即“劳累性”。持续时间(9.1±13.8) min,86次(15%)与活动无关,即“非劳累性”,持续时间(9.2±14.2) min,两者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缺血性ST段下移与症状的关系: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中,142次(25%)有症状,持续时间(7.2±8.9) min,426次(75%)无症状,持续时间(9.7±15.1) min,两者发生次数约为1∶3,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昼夜分布情况:白昼(上午、中午、下午)发生478次,夜间(晚、夜、晨)发生90次。白昼明显多于夜间,在白天以上午发作频度最高,占24 h发作总次数的32%(见表1)。表1 568次缺血性ST段下移昼夜分布情况
3 讨 论
心肌缺血包括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本组冠心病患者AECG监测结果表明,SMI占总缺血次数的75%,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仅占25%,与文献[1]报道两者之比为3~4∶1相符。经铊201心肌显像证实,SMI时局部心肌缺血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表现相同。SMI发生的频率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发作频率越高,1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即高(事件指死亡、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因此要改变患者的预后,治疗重点是降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治疗可采用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等3种方法。药物治疗是指抗心肌缺血的治疗。
本组资料表明,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白昼明显多于夜间,约占发生缺血总次数的81.4%。这一方面与白昼活动多、增加心肌需氧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白昼自主神经张力变化较大,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较夜间高有关。第一高峰以6:00~10:00为发作高峰,占24 h发作总次数的32%,与文献[2]报道患者睡醒后头4~6 h内心肌缺血占全天发作次数的35%~40%相仿。第二个高峰为16:00~18:00,这些发作的高峰时间段与人体全天血压升高的时间段一致。提示与血压升高一样,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与人体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升高、交感神经张力的增高、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加、血小板聚集引起局部灌注减少均有密切关系[3]。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期与心性猝死的昼夜发作规律相一致。这一规律对心肌缺血的治疗和心性猝死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宜嘱患者在两个高峰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并将第1次服药时间提前到睡醒后马上服用。
【参考文献】
[1]Cohn P F.Total ischemic burden:pathophysiology and prognosis[J].AM J Cardiol,1987,59(7):3.
[2]Campbell S.Active transient myocardial iscnemoa during daily life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ercise test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1986,57:1 010.
[3]多田纪夫.糖尿病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J].日本医学介绍,1991,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