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ERα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智能衰退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5  浏览次数:341次

  作者:周伯荣 张惠敏 孙筱放 许治强 邓燕华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广州 51015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酶切多态性与散发性Alzheimer氏病(SAD)的发病及其智能衰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63例AD患者及70例健康对照老年人的ERαPvuⅡ、XbaⅠ酶切基因多态性;采用MMSE、ADL量表观察38例AD患者6个月的智能衰退状况与ER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AD组ERα等位基因x的频率、Pp、xx、Ppxx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P、XX、PPXX型明显减少(P<0.05);XbaI酶切基因多态性xx、Ppxx与AD发病明显正相关(OR分别为2.34,95%CI 1.47~4.09和 1.79,95%CI 1.26~3.12)(P<0.05)。Pp与AD发病无明显相关(OR 1.58,95%CI 1.15~2.12)。ERа基因xx、Ppxx型与AD的智能衰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雌激素α受体xx或Ppxx基因型是SA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与AD的智能衰退无明显相关性;ERαXbaⅠ基因酶切多态性xx型可能与中国汉族SAD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α 基因多态性 Alzheimer氏病 智能衰退

  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а的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AD(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的发病存在密切相关性〔1~4〕。但是,各地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不一致性,Brandi等〔2〕发现SAD患者ERа基因的X或P基因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最近的研究显示ERа基因的xx型与意大利人的AD发病相关〔3,4〕。但在中国人群中ERα的基因多态性与SAD的发病是否存在密切相关性,ERα基因多态性与AD的智能衰退是否相关,目前此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观察ERα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及其智能衰退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DSMⅣ的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病史、症状、应用简易精神智力测定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ADL)、汉密顿抑郁量表和Hachinski缺血量表筛选评定,并行神经系统体检和头颅MR或螺旋CT检查排除其他类型的痴呆,要求MMSE评分≥9分或≤20分,无亲缘关系,无明显消化系统疾病、冠心病、肝肾疾病者,获得临床诊断为可能性SAD患者63例,男24例,女39例,年龄58~70岁,平均(71.25±9.17)岁,MMSE评分90~20,平均13.25±5.74,ADL评分38~62,平均(45.70±10.05),其中有轻度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6例。对照组70例,均为体检中心全面检查合格的健康老年人,按痴呆组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入组,男26例,女44例,平均年龄(70.58±8.20)岁,其中有轻度高脂血症患者18例。两组之间的平均年龄、性别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共入组AD患者38例,男12例,女25例。采用MMSE、ADL分别于入组初期、入组后第3、6个月评定AD患者的智能状况。期间患者不使用胆碱脂酶抑制剂或其他脑神经营养剂。

  1.2 方法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雌激素受体序列:P1:5′CTGCCACCCTATCTGTATCTTTTCCTATTCTCC3′,P2:5′TCTTTCTCTGCCACCCTGGCGTC GATTATCTGA3′。 DNA分子量标准(Mark,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提供):分子量由大到小顺序为2 000、1 600、1 200、800、600、400、200 bp。

  1.2.2 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分析 全血基因组DNA提取采用快速提取法。聚合酶链反应(PCR):雌激素受体反应体系共50 μl,无菌去离子水34.3 μl,10×PCR缓冲液5 μl,200 μmol/L dNTP 4 μl,引物为40 pmol,模板DNA 100 ng,TaqDNA聚合酶1 U。反应条件:预变性94℃ 3 min,94℃ 30 s,61℃ 40 s,72℃ 90 s,共35个循环,最后延伸72℃ 5 min,扩增产物大小为 1.3 kb。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分别用PvuⅡ酶6 U、XbaⅠ10 U酶对雌激素受体PCR产物进行酶切反应,经1.2%琼脂糖溴乙锭凝胶电泳40 min,凝胶成像仪下判断结果并摄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Logiest多元回归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型结果 用P或p、X或x表示,限制性内切位点存在者用小写字母表示,限制性内切位点缺失者用大写字母表示。使用PvuⅡ内切酶可区分三种基因型:PP(1.3 kb)、Pp(1.3 kb+850 bp +450 bp)、pp(850 bp+450 bp),使用XbaⅠ内切酶可区分三种基因型:XX(1.3 kb)、Xx(1.3 kb+910 bp+390 bp)、xx(910 bp+390 bp)。见图1。

  2.2 ER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 见表1。AD组基因型分布PP11.11%、Pp60.32%、pp28.57%;XX4.76%、Xx30.16%、xx65.08%;p和x等位基因频率为58.73%和80.16%。健康老年人群基因型分布分别为PP21.43、Pp48.57%、pp30.0%;XX15.71%、Xx37.14%、xx47.14%;p和x等位基因频率为53.57%和65.71%。其中以p、x基因位点居多。研究对象各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ER基因ERαPvuⅡ、XbaⅠ酶切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发现ER基因ERαPvuⅡ、XbaⅠ2个酶切多态性位点在研究对象中存在连锁不平衡。

  2.3 ER基因多态性与AD的相关性 见表1。AD组ERαPvuⅡ、XbaⅠ基因型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D组Pp、xx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P、XX型明显减少;经Logiest回归分析并调整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后xx与AD发病明显正相关,OR为2.34(95%CI 1.47~4.09),P<0.05。Pp与AD发病无明显相关,OR为1.58(95%CI 1.15~2.12),PP、XX与AD无明显负相关。AD组等位基因x的频率明显增加(P<0.05);等位基因p的频率有增加,但无明显差异。联合基因分析结果示,AD组Ppxx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PXX型明显减少,经Logiest回归分析并调整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后Ppxx与AD发病明显相关,OR分别为1.79(95%CI 1.26~3.12)(P<0.05)。PPXX与AD无明显负相关。表1 AD患者与健康老人ERαPvuⅡ、XbaⅠ基因型的分析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2.4 ERα基因多态性与AD的智能衰退相关性分析 由于入组前瞻性观察智能衰退状况的AD患者例数较少,故仅对与AD发病相关的ERα基因xx、Ppxx基因型进行分析。AD患者智能衰退程度在ERα基因xx、Ppxx基因型组分别与不含xx、Ppxx基因型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ERа基因多态性与AD的智能衰退无明显相关性(表2、表3)。表2 AD患者与健康老人ERαPvuⅡ、XbaⅠ基因型的相互作用分析 表3 ERα基因多态性与AD的智能衰退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雌激素是调节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衰老重要生物因子,雌激素在脑内的作用靶点是ER,对ApoE脑内mRNA表达的具有调节作用,对神经细胞突触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的效果可能受ER的多态性影响〔2,4,7,10〕。ER包括ERα、ERβ2种亚型,人类ERα基因位于6q2427〔1〕,包括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长约140 kb。ERα基因第1内含子内距第2外显子上游约0.4 kb处发生的T/C转换及距该位点下游约50 bp处发生的A/G转换,产生ER基因PvuⅡ、XbaⅠ酶切多态性〔2,3〕。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男女AD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5~3倍〔5,6〕。女性绝经后,血浆内雌二醇和雌酮的浓度急剧下降,女性患AD的危险性比男性高,说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减低可能与AD有某种程度的联系〔6~9〕。近期国外研究发现,雌激素а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SAD的发病存在密切相关性〔2~4〕,Brandi等〔2〕发现SAD患者ERа基因的X或P基因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ERа基因的XX或PP基因型者患AD的风险较无X或P基因型者平均高2.9倍。Monastero等〔3〕的研究揭示在欧洲高加索人群中ERа的xx基因多态性与SAD的发病密切相关,Porrello等〔4〕研究同样证实ERа的x或p基因多态性与SAD的发病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ERа的基因多态性与SAD的发病无相关性。可见ERа的基因多态性与SAD的相关性研究的结论存在明显差异。

  本研究显示,健康老年人群ERа基因型分布分别为PP21.43、Pp48.57%、pp30.0%;XX15.71%、Xx37.14%、xx47.14%;p和x等位基因频率为53.57%和65.71%。其中以p、x基因位点居多,这与国内其他研究所揭示的汉族人群ERа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相一致〔12,13〕。AD组Pp、xx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P、XX型明显减少;经调整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后xx与AD发病明显正相关;Pp、PP、XX与AD无明显负相关;AD组等位基因x的频率明显增加。联合基因分析结果示:AD组Ppxx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PXX型明显减少,Ppxx与AD发病明显相关,PPXX与AD无明显负相关。这一结果与Monastero〔3〕的研究相似,揭示xx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AD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本研究ERа基因多态性与AD的智能衰退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与Brandi等〔2〕研究结果存在明显不同,考虑主要与健康对照组的选择标准不同和种族差异有关。另一方面,尽管ERа基因的xx、Ppxx型与AD的发病相关,但是,本研究显示,AD患者的智能水平的下降趋势与xx、Ppxx基因型无相关性,提示AD患者的智能衰退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ERа的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内外研究者发现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ERа基因的多态性相关,雌激素а受体XbaⅠ基因多态性中XX、PP基因型与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相关,而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11,12〕。在本研究中对照组虽然无明显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但存在轻度高脂血症占2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ERа基因的XX、PP基因型较AD组存在明显差异,但在调整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意义,提示高脂血症可能与雌激素а受体XbaⅠ基因多态性中XX、PP基因型相关。

  目前已发现与AD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早老素2的基因突变和载脂蛋白E等位基因4(ApoEε4),其中仅有ApoEε4是被国内外多个研究证实与SAD发病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14,15〕。Porrello等〔4〕进一步研究显示ERа的x基因多态性与ApoEε4对AD的发病存在相互作用,可见雌激素а受体XbaⅠ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的关系密切。以往多数研究认为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对降低AD发病风险和改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7〕,近期的大样本研究揭示ERT对已患AD的绝经妇女不仅无治疗作用,而是加速认知功能恶化的现象 〔8,9〕。这些研究结果的相互矛盾,是否与ERа基因多态性有关,高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可以改善痴呆患者的症状,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Gosden JR,Middleton PG,Rout D.Localization of the human oestrgen receptor gene to chromosome 6q24q27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J〕. Cytogenet Cell Genet,1986;43:21820.

  2 Brandi ML;Becherini L;Gennari L;Racchi M,et al.Association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J〕.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9;265(2):3358.

  3 Monastero R,Cefalu AB,Camarda C,et al.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gen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a casecontrol study〔J〕.J Alzheimers Dis,2006;9(3):27382.

  4 Porrello E,Monti MC,Sinforiani E,et al.Estrogen receptor alpha and APOEepsilon4 polymorphisms interact to increase risk for sporadic AD in Italian females〔J〕.Eur J Neurol,2006;13(6):63944.

  5 张明园,瞿亚光,王征宇,等.痴呆和Alzheimer′s 病的患病率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0;70(8):423.

  6 Senin U,Cherubini A,Palumbo B,et al.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of cognitive disord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J〕.Funct Neurol,1997;12:20211.

  7 McBee WL,Dailey ME,Dugan E,et al.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other potential treatments for dementias〔J〕.Endocinol Metab Chin North Am,1997;26:45329.

  8 Shumaker SA,Leqault C,Rapp SR,et al.Estrogen plus progestin and the incidence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Memory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3;289(20):265162.

  9 Henderson VW.Estrogencontaining hormone therapy and Alzheimer′s disease risk:understanding discrepant inferences from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J〕.Neuroscince,2006;138(3):10319.

  10 Stone DJ,Rozovsky I,Morgan TE,et al.Increased synaptic sprouting in response to estrogen via an apolipoprotein Edependent mechanism:implication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J Neurosci,1998;18(9):31805.

  11 Kikuchi T,Hashimoto N,Kawasaki T,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metabolism with estroge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in healthy children〔J〕.Acta Paediatr,2000;89:425.

  12 张平安,黄宪章,李 栋,等.中国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杂志,2001;18:3246.

  13 刘 浩,刘志红,陈朝红,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8:1058.

  14 Urakami K,Wakutani Y,WadaIsoe K,et al.Analysis of causative genes and genetic risk factor in Alzheimer′s disease〔J〕.Nippon Ronen Igasshi Zasshi,2001;38(6):76971.

  15 周伯荣,钱采韵,彭光莹,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0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