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胸外科学》

胸壁结核15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630次

  作者:胡波,朱建国,凌宝存,李燕,王刚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48医院 心胸外科,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 目的 总结胸壁结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以及如何避免手术后复发。方法 对近几年临床治疗的150例胸壁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全麻下行病灶切除,清扫病变周围组织,围术期行抗结核治疗。结论 临床易于诊断,手术效果良好,但如果处理不当仍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 结核,外科治疗,胸壁

  胸壁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胸疾病,它是指壁层胸膜外的软组织或肋骨、胸骨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使组织受到破坏,胸壁形成脓肿或包块,大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我院自1992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胸壁结核并手术的病人150例,现就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4例,女66例,男女比例13∶1,年龄12~68岁。有结核中毒症状89例,占593%,主要临床症状:乏力39例,消瘦30例,低热26例,盗汗22例,咳嗽9例,咳痰7例。32例伴有其他部位结核,其中活动性肺结核9例,包裹性脓胸1 7例,胸腰椎结核6例。局部反应为胸壁包块145例,疼痛19例,局部红肿11例,破溃流脓7例,形成窦道3例。

  1.2 方法 本组全部手术治疗,行单纯病灶清除术117例;病灶清除加胸膜剥脱术16例;病灶清除加胸廓成形术11例,其中14例残腔较大患者行肌瓣填塞;病灶清除加胸椎病灶清除术6例。术中行肋骨切除82例。创面较小或者创腔闭合严密的不放置引流物;根据引流液的多少决定拔管时间,一般1~3 d。术后对清除病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四联至六联的正规抗结核治疗6~9个月。

  1.3 治疗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127例,3例切口裂开,经局部换药延期愈合;复发20例,占13.3%,均经再次手术治愈。

  2 讨论

  2.1 胸壁结核临床特点 缓慢起病,病程长, 有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 局部半球形寒性包块,窦道经久不愈,反复溢液,经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虽然脓肿穿刺有助于诊断,但抗酸杆菌的检出率不高,且涂片及培养阴性并不能除外胸壁结核。在不能确诊时,我们采用脓肿穿刺注入少量稀释造影剂摄片,结核性脓肿一般都会有典型的“虫蚀样”肋骨改变。胸片亦可发现病灶,胸膜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增厚钙化,肋膈角变钝,表示病变源于肺及胸膜。胸壁窦道可用76%的泛影葡胺了解病变范围。对于胸壁窦道长期不愈者做病理检查确诊。此外CT检查对胸壁结核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主要改变是脓肿中央低密度区,伴有肋骨破坏。

  2.2 术前化疗的意义 手术前强有力的化疗,可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减少复发,提高一次性手术的成功率[1]。胸壁结核病例早期无临床症状,此时包块较硬易误认为是肿瘤,本组中有8例误诊为胸壁肿瘤,手术前未用抗结核药,术后复发3例,高达37.5%。故术前应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或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治疗2周。如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加用吡嗪酰胺,到症状完全控制后再行手术。

  2.3 手术方法 由于胸壁结核源于多部位、多途径,给手术带来了难度,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手术方式不定型,需要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术式。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清除所有的结核病变组织,以防复发。(1)切口的选择:脓肿的范围较表面所见大,故切口宜超过脓肿范围的2~3 cm。脓肿窦道梭形切除表皮,有时虽然表皮正常,但皮下毛细血管已被破坏。表皮层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2],切除范围以不增加皮肤张力为宜。(2)切除的范围:寒性脓肿常呈哑铃状,可经窦道注入亚甲蓝,彻底切除蓝染组织,对于窦道位于肋骨深面的则必须切除相应的肋骨段,显露肋床,彻底切除被破坏的肋骨及结核性坏死组织,尤其是被侵及肋软骨。手术所见受累肋骨一般为典型“虫蚀样”改变。骨质疏松明显。至少要在3 cm 以外切除。肋软骨的切除宜多不宜少,且肋软骨切除后要用骨膜包埋。本组病例共切除肋软骨82例,术后均无肋软骨炎或疼痛出现,肋骨连同骨膜及周围受累软组织一并切除,防止复发。胸膜广泛钙化不必勉强彻底清除,只需将干酪样物及坏死组织清除后彻底冲洗,并置抗结核药。(3)肌瓣转移:带蒂肌瓣填充残腔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步骤。根据残腔位置,相应游离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上腹部肌肉作肌瓣转移,将大块肌肉分成2~3瓣,带蒂,保持良好血运,填充脓腔,不能有张力,重叠交叉缝合固定。肌瓣游离后尚需彻底止血。本组病人术后常规放置引流。此外术中应严格保护健康肌肉组织,防止破坏血运及脓汁污染,并于腔内置链霉素粉,逐层缝合,术后加压包扎。

  2.4 术后 应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3个月后改用异烟肼、利福平9个月。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大都皮下脂肪较少,病灶清除术后,体表软组织缺损,切口张力大,要经常查看切口,及时调整加压包扎的张力,避免切口皮缘压迫坏死。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适当延长拆线时间,以防切口裂开,我们的经验是:一般术后10~12 d 拆线为宜。

  2.5 术后复发原因 结核病灶的复发与手术及术后化疗有很大关系,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坚持全程化疗可避免或减少复发。胸壁结核是继发病变,胸内结核经淋巴系统、血行播散或直接累及胸壁淋巴结及胸壁各层组织,包括骨骼系统和软组织部分。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处理:(1)手术时机不成熟[3]。(2)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切口部位复发(多在3~6个月内)。(3)化疗药物应用不合理:因胸壁结核是全身结核的一个局部表现,化疗不可忽视,不但要重视疗程,还要考虑耐药问题。(4)病源未清除,非切口部位复发者大多是此类原因[4~5]。

  总之,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抗结核治疗是基础,彻底清除病灶,带蒂肌瓣充填残腔和术后加压包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管理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陶化森,曹 勇,王选力.外科治疗胸壁结核712例体会[J].中华外科杂志,1990,28(6):3542.

  [2] 夏德椿,梁全发,沈振化,等.62例胸壁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4):1073.

  [3] 刘丽君,张维民,王福臣.胸壁结核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4):272.

  [4] 姜 毅,袁 恺.胸壁结核手术治疗1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18.

  [5] 金 锋,刘景亮,王 成,等.复发性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3):248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