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460次
作者:陈秋惠 胡国华 韩艳秋 张海娜 张颖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41
【摘要】 目的 探讨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率。方法 随机收集未经治疗的PD患者48例,在口服美多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PD统一评定量表运动部分、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抑郁量表、认知功能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便秘问卷测定。结果 主要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便秘94%、睡眠障碍63%、抑郁33%、认知功能障碍25%。治疗前各量表评分: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33.93±19.82,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异常率100%,抑郁量表5.18±4.4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26.54±3.8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83±5.10,便秘45例;治疗6个月后各量表评分: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11.14±9.43,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异常率仍为100%,抑郁量表5.18±4.3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26.65±3.6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6.97±4.81,便秘45例。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即有便秘8例、睡眠障碍6例,认知功能障碍均发生在HoehnYahr分期Ⅲ期以上患者。结论 PD非运动症状表现多样,部分症状发生率较高,也可是其主要症状,也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于PD晚期。抗帕金森病治疗只能改善PD患者运动症状,不能改善非运动症状。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强直、震颤、运动减少及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的更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PD非运动症状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本文收集未经治疗的48例PD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非运动症状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未经治疗的PD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2~70岁,病程6个月~13年。诊断均符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1984)制定的PD诊断标准〔1〕。按HoehnYahr分期:Ⅰ期6例,Ⅱ期20例,Ⅲ期16例,Ⅳ期4例,Ⅴ期2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PD统一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PDRSIII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版本〔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Z)〔3〕测定及便秘问卷调查,然后根据病情轻重给予美多巴每日250~1 250 mg口服,6个月后再次行各量表测定。MMSE判定痴呆标准:文盲≤1分,小学≤20分,初中以上≤24分,MOCA判定认知功能障碍<26分,HAMD≥8分为抑郁,PSQZ>5分认为有睡眠障碍。
1.3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经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x±s,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
治疗前各量表评分:UPDRSIII 33.93±19.82,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异常率100%,HAMD 5.18±4.45,MOCA 26.54±3.85,PSQZ 6.83±5.10,便秘45例;治疗后6个月:UPDRSⅢ量表11.14±9.43,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异常率100%,HAMD 5.18±4.31,MOCA认知评估量表26.65±3.64,PSQZ 6.97±4.81,便秘45例。治疗前后UPDRSIII评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非运动症状评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2.2 非运动症状异常率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非运动症状(略)
2.3 其他
在PD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已有8例患者出现便秘,6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其他非运动症状均出现于运动症状之后。抑郁症状在HoehnYahr分期各期均可发生,其中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3例,Ⅴ期2例;认知功能障碍均发生在HoehnYahr分期Ⅲ期以上患者,其中Ⅲ期7例,Ⅳ期3例,Ⅴ期2例。
3 讨 论
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及姿势步态障碍为PD的主要特征,也是最终致残的主要症状,长期以来一直是观察和治疗的重点。随着治疗“金标准”药物复方左旋多巴的问世,越来越多的PD患者运动症状在较长期间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同时注意到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便秘、疲劳症状等)发生率高,与运动症状一样,甚至更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PD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观念认为PD神经系统变性起始于黑质的多巴胺系统,然而这个观念目前受到质疑,Alphone〔4〕利用突触核蛋白的标记发现,最早出现PD特征性改变的神经系统位于第四脑室室管膜下一狭长的灰质带,相当于舌咽迷走复合体的背侧区域。Braak〔5〕等也发现路易小体、路易轴突以突触核蛋白的病理始于延髓,逐渐依次进展到脑桥、中脑、最后到间脑和皮质。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Braak假说,根据路易病理进展顺序将PD分为6个阶段:BraakI期是嗅球和嗅前核受累,引起嗅觉障碍;BraakⅡ期是下位脑干受累包括脊核、蓝斑、脑桥核,与睡眠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BraakⅢ期和Ⅳ期则累及黑质和其他中脑、前脑的深部核团,导致典型的震颤、强直、运动减少等运动症状,这个阶段也是 PD从亚临床期到临床期的过渡,大多数PD患者就是在这一期被疑诊或是确诊的;BraakⅤ期和Ⅵ期路易病理出现在边缘系统和新皮质,导致精神症状如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另外,过去曾认为PD是特异累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目前研究表明,它还累及其他部位的多巴胺系统(如嗅觉通路、皮层、植物神经系统)及非多巴胺能系统(5羟色氨能、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及强啡肽、脑啡肽等系统),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出现运动症状、智能障碍;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损害导致注意力受损,5羟色氨能损害可导致抑郁的发生,胆碱能通路损伤可导致记忆力和额叶功能损害。本研究中PD患者中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为100%,其中对患者生活有明显影响的便秘94%,睡眠障碍63%,抑郁33%,认知功能障碍25%,其中便秘、睡眠障碍可发生于运动症状之前,认知功能障碍均发生在Ⅲ期以上的病例,说明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症状表现多样,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在晚期病人。本研究中MMSE测定无痴呆,而MOCA测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记忆、注意力等方面,说明PD的认知功能障碍较轻,故对PD患者选择智能量表测定MOCA优于MMSE。本研究表明,针对多巴胺递质治疗能明显改善PD运动症状而不能改善非运动症状,说明非运动症状与多巴胺递质无关,PD病理及发病机制绝非单纯多巴胺系统及多巴胺递质的改变,支持Alphone及Braak有关PD的病理分布论点。
总之,PD症状复杂,不仅有运动症状,还有高发生率的非运动症状,同样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针对多巴胺递质治疗运动症状,还要进一步寻找改善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方法,即治疗PD要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帕金森氏病及帕金森病氏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8:25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9.
3 Daniel JB,Charles FR,Timothy HM,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y practice and resesrch〔J〕.Psychiatry Res,1989;28(2):193213.
4 Bloch A,Probst A,Bissig H,et al.Alphrsynuclein pathologically unimpaired elderly subjects〔J〕.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 (S03051846),2006;32:2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