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29 浏览次数:583次
作者:包小华 赵婉华 乔向亮 张静 隗杰 作者单位:441300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二内科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包裹性 胸腔积液 结核性 尿激酶 胸腔注射
结核性胸膜炎易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使病情迁延。我院在抗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1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我院2002年1月~2004年8月选择经X光胸片、胸部B超、胸水检查等方法确诊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28例,均无心脑血管病和出血性疾病史。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5~72岁,平均48岁;病程6~50天,平均28天。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病程28天,胸腔积液全部为纤维分隔形成。对照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病程36天,胸腔积液为部分纤维分隔形成。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抗结核、支持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18例,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地注入胸腔内,并嘱患者变换体位,使药物充分与胸膜表面接触,从而发挥作用,次日抽水;对照组10例,在B超定位下,直接作胸穿抽水。每周2~3次。追踪观察,并随访1~6个月,治疗后复查B超和X光胸片,以胸水消失为评价标准,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胸腔积液经X光胸片或B超扫描消失,持续6个月以上,无胸膜肥厚、黏连。有效:胸腔积液分隔消失,但有部分胸膜肥厚、黏连。无效:胸腔积液少量存在持续6个月,但B超报告纤维分隔区消失,胸膜肥厚、黏连持续存在。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8例中痊愈16例(占 88.9%),有效2例(占11.1%),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0例中痊愈5例(占50.0%),有效3例(占30.0%),无效2例(占20.0%),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 毒副反应 治疗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稍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副作用,有局部酸痛,经热敷后缓解。
2.3 随访 2组随访1~6个月,行胸部X线、B超等检查,治疗组积液消失16例,少量存在胸膜肥厚、黏连2例。对照组积液消失6例,少量存在胸膜肥厚、黏连2例,2例肋隔角变纯持续6个月以上。
3 讨 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胸膜疾病,其发病率高,若误诊或治疗不当,可使渗出液中的大量纤维蛋白机化、沉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并且发生胸膜黏连肥厚,影响肺功能,延误病程。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液体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胸液滤过生成后,由胸膜淋巴管重吸收。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胸液滤过率增加,当超过胸膜淋巴管的最大重吸收量时,防止形成胸膜黏连,费立升等 [1] 应用尿激酶、氟美松取得较好疗效。本组均给予2HREI.4HR方案化疗同时胸腔抽液,每周3次,全部患者均于抽液前行超声检查,以定位穿刺点,了解胸膜腔内是否有纤维分隔形成及分隔程度,每次最大抽液量不超过1200ml,直至胸腔积液厚度<0.5cm,不易抽出为止 [2] 。在抽完胸水后进行尿激酶胸腔注入,使包裹的小房或准备形成包裹性胸水中的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其机制是尿激酶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溶酶,使大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从而达到使胸水易抽取、易吸收的目的 [3] 。当然应在胸腔注射前后查凝血功能并仔细均问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疾病。
总之,尿激酶胸腔注射是值得推广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理想方法,但用药剂量、时间、疗程、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探讨。
【参考文献】1 费立升,赵福泰,刘伟,等.尿激酶、氟美松预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临床肺科杂志,2004,9(1):35-36.
2 刘淑红,崔朝勃,苏新爱,等.腔内注射尿激酶预防渗出性胸膜炎纤维分隔.临床肺科杂志,2003,8(1):81.
3 张洪.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多房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2001.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