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1057次
作者:陈慧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或持续性痉挛,而导致管腔发生急性阻塞。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当今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院应用此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术前准备完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及时发现得到处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0~84岁。介入治疗的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经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达到了冠状动脉再通的治疗指标。术后为了预防支架部位的血栓形成给予了抗凝治疗,术后发生血肿2例,动静脉瘘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股动脉穿刺处,行股动脉穿刺插入7F鞘管,送入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部位,经导管送入球囊,充盈球囊使其扩张后植入支架,撤出球囊,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支架位置。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发病急,由于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濒死感和对手术程序、手术效果不了解,而引起紧张、恐惧、急躁、焦虑等,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术前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讲解手术的方法及术后配合,介绍成功的病例,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消除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心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3.1.2 术前做好皮肤准备,检查血常规、血型、血凝4项及传染病学相关项目,检查心电图,做碘过敏试验。术前嚼服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3.2 术中护理
3.2.1 选择左前臂下段或左手背静脉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便于术中静脉用药。同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
3.2.2 给患者吸氧4~6L.min,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心律、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做好术中沟通,随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3.2.3 根据血栓情况给予抗凝药物,如欣维宁注射液静脉泵入。
3.3 术后护理
3.3.1 严密观察病情 患者术后需在CCU进行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定时做心电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3.3.2 加强生活护理 术后做好解释工作,体贴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注意补充血容量,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饮食应低盐、低脂,进食不可过饱,应少食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对于排便困难者鼓励多吃水果、蜂蜜、蔬菜等。
3.3.3 预防栓塞 术后医师拔除鞘管后及时皮下注射抗凝药物并酌情给予欣维宁注射液维持静脉泵入应用。注意观察双下肢肤色、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3.4 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术侧肢体穿刺部位绷带加压包扎并沙袋压迫6h,平卧制动24h,嘱患者勿屈髋或坐起,避免抬高上体,随时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本组发生血肿2例,因压迫止血时间过短、过早活动穿刺侧肢体引起,经再次用手人工按压20~30min,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后取下,平卧制动12h后血肿范围无扩大并逐渐吸收;动静脉瘘l例,因穿刺时误穿静脉造成,经压迫24h后复查消失。
3.3.5 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 术后及时鼓励患者排尿,帮助患者放置大小便器,进行心理疏导,调整体位和姿势,对排尿困难者利用热敷、按摩下腹部等方法诱导排尿,无效者给予导尿。
3.3.6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术后根据病情控制单位时间内的液体输入量,避免增加心脏前负荷而引起肺水肿。根据病情及时检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
4 出院指导
有计划地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消极态度,提高患者自控能力,学习认知应对技巧,消除顾虑,促进康复。嘱患者出院后按时定量服用药物,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抗凝药物联合服用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1~2周到门诊复查心电图1次。戒烟戒酒,低脂饮食,控制血压,适量运动,有问题随时复查。
参考文献
1 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2):82.
2 张维君,姜腾勇.心导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8-639.
作者单位:450053 郑州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