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传导速度检测对亚急性联合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0-08-13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吴钢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5
【关键词】 脊髓传导速度检测;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价值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认为其病变多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两下肢痉挛性瘫痪和周围神经障碍,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特别在病程的早期,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易诊断〔1,2〕。明确的诊断配合积极的治疗,可使SCD患者获得康复;否则病情恶化,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本文回顾分析脊髓传导速度(SCCV)的测定用于脊髓SCD的临床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SCD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30~69(平均49)岁;病程2~18(平均6)个月。首发症状为肢体远端麻木者3例,乏力2例,行走不稳、踩棉感4例,浅感觉减退3例,深感觉减退3例。全部病人均表现为亚急性起病且进行性加重,有维生素B12缺乏的依据。病因:胃切除术5例,慢性胃炎5例,恶性贫血3例,病因不明2例。有3例曾被误诊。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3例;高中及以上学历12例。对照组:为15位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5名;年龄23~62(平均48)岁;均无对SCCV测定有影响的疾病。
1.2 SCCV测定
使用Evomatic 8000型诱发电位仪,采用盘状电极。在椎旁T2~L4各段以电方波水平刺激棘旁肌,8个刺激点分别为T2、T4、T6、T8、T10、T12、L2、L4。刺激强度为20~25 mA,刺激频率1.0 Hz,刺激平台1 ms。SCCV记录电极置于Cz,参考电极置于Fz,地线置于前臂内侧。图谱叠加50次,待图形清晰后测定潜伏期和距离(以皮肤测量为标准),根据T2~T12、T12~L4、T2~L4各段的距离计算SCCV。将SC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段SCCV进行比较。
1.3 其他辅助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MRI影像学检查、脊髓穿刺检查、肌电图及脑电图检查,对比各种方法测定的异常率。血清维生素B12测定方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结果与正常值(180~950 pg/ml)进行比较。肌电图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检查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脊髓MRI检查方法:应用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检查脊髓颈椎段、胸椎段和腰椎段是否异常。采用常规方法做脊髓穿刺检查和脑电图检查。将SCCV检测SCD患者的异常率与其他5种辅助检查方式的异常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
1.4 辅助检查异常率的判定标准
血清维生素B12测定异常率的判定:浓度测定与正常值(180~950 pg/ml)进行比较,偏低则视为异常。SCCV测定异常率的判定:将SCD组SCCV测定的各刺激点潜伏期和传导速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SCCV以低于正常值(T2~T12:40~55 m/s,T12~L4:20~41 m/s,T2~L4:36~45 m/s)为异常。脊髓MRI异常表现:为脊髓颈椎段、胸椎段和腰椎段出现异常信号为异常。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各段SCCV比较
SCD组T2~T12,T12~L4,T2~L4各段SCCV均值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各段SCCV比较结果(略)
2.2 SCCV测定与其他辅助检查的异常率比较
SCCV测定低于正常值者13例,异常率为86.7%;血清维生素B12测定低于正常值12例,异常率为80.0%;骨髓穿刺检查:巨幼红细胞性贫血7例、感染性贫血2例,异常率为60.0%;电生理检查中脑电图6例正常,9例轻度异常,异常率为60.0%;肌电图4例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减慢6例,异常率为66.7%;MRI检查:表现异常10例,其中颈椎段异常6例、胸椎段异常3例、腰椎段异常1例,异常率为66.7%。SCCV测定结果异常率与其他5种辅助检查方式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SCD是维生素B12缺乏或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1,2〕。SCD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发病早期。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症状会加重甚至死亡;若在3个月内及时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情。因此,早确诊、早治疗对SCD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4~6〕。临床上对SCD的确诊,有许多辅助检查手段,如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叶酸浓度检查,脊髓MRI的影像学检查及电生理检查(肌电图、SCCV测定等)。维生素B12的缺乏将会影响机体的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的代谢功能,最终导致贫血和神经系统的变性〔7〕。胃肠疾病以及长期大量酗酒多是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因而国内SCD多见于胃部切除术后、慢性胃炎、酗酒者。
本文总结出SCD患者的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微多于女性,呈现亚急性起病并伴随进行性加重〔8〕。②首发症状:肢体感觉麻木,以两下肢为主。③临床体征和表现:以深感觉减退最为常见。SCD患者一般先出现贫血症状,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SCCV检测是脊髓病变诊断的电生理检测方面重要的检测方法。它通过于T2~L4椎体旁棘旁肌表面放置电极,分别刺激各段并在脑部的皮层记录;其用于SCD的优点在于能对脊髓各段进行分段测定,并记录各刺激点(T2、T4、T6、T8、T10、T12、L2、L4)引出的诱发电位,定位更准确。本文结果显示SCD脊髓受累较为广泛。可能因为供血的脊髓后的血管网产生病变,血管膜增厚、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引起管腔狭窄,脊髓供血减少。同时本文结果显示SCCV异常率高,可能是因为SCD患者在脊髓内存在的病变所致。临床SCD的辅助诊断方式中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测定较为常用〔9〕。浓度低于正常值时表现为检查结果异常,可确诊为SCD。但对于某些患者,其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无法作为诊断依据,主要与血清维生素B12的不规则性有关。本文SCD患者辅助检查异常率结果比较显示,SCCV具有比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更准确的优点,尤其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正常的SCD患者具有重要意义。MRI对SCD的影像学检查,虽特异性高但灵敏度低,其改变常比症状出现滞后,在疾病早期的诊断中优点不明显〔10〕。本研究中SCD患者的MRI检查总异常率为66.7%,低于SCCV检测的异常率。因此我们认为SCCV的测定能较早发现SCD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变,提供临床病变的客观依据,SCCV测定是确诊SCD的敏感性指标。
【参考文献】
1 王文超,丁汉军,刘 明,等. 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40.
2 蒋 红,胡悦育,胡兴越. 电生理检测对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4289.
3 黄旭升,郭晓玲,李雪梅,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及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5):3479.
4 刘南平,孙海峰,杨 丽,等.脊髓病变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2;18(6): 27034.
5 刘 明,蒋 云,王文超,等.亚急性联合变性电生理、磁共振表现及随访〔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3):1802.
6 张社卿,郑惠民,涂来慧,等.亚急性联合变性14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6):3589.
7 郭晓玲,黄旭升,陈朝晖,等.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879.
8 樊春秋,贾建平.中国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附40例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2):10810.
9 周 晋,孟 然,李国忠,等.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缺乏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903.
10 王永栋,张敏军,李云霞.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1):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