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880次
[摘要]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尼膜同)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苦碟子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以改善脑循环,并抗凝、降脂、降糖及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尼膜同)片30 mg,口服,3次/d。两组均以观察15 d为1个疗程,再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34 ±313)分,对照组为(826± 385) 分优于治疗前。治疗第 15天时,联合治疗组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片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的血管炎性反应,改善预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苦碟子;尼莫地平;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
近年来,在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笔者在应用苦碟子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中,有8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均为发病72 h以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 确诊。临床排除有明显出血倾向,脑肿瘤,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近期无使用过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无外伤、手术史或血压>180/120 mm Hg者(1 mm Hg=0.1333 kPa)。
1.2 分组:将82例的入选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63岁; 病程4~72 h;其中基底核区梗死21例,脑叶梗死9例,丘脑梗死7例,脑干梗死2例,多发性脑梗死3例;且伴有原发性高血压1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0例,冠心病5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2±502)分。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61岁;病程4~72 h;其中基底核区梗死22例,脑叶梗死7例,丘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2例,多发性脑梗死4例;且伴有原发性高血压17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8例,冠心病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03±511)分。8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以改善脑循环,并抗凝、降脂、降糖治疗、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片(尼膜同)30 mg,口服,3次/d;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及治疗后第15天抽血2 ml,取其血清使用ELISA Kit ( 使用日本奥林巴斯 AU640生化分析仪) 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 。
1.5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最高缺损评分为45分,最低缺损评分为0分。临床疗效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 功能改善) 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 评定时病残程度)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基本
痊愈显著
进步进步无效恶化死亡总有效率
(%)治疗组421215123009286对照组40711119207250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21712±502634± 313对照组401703±511826± 385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 两组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比较:见表3。
表3两组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21513±825632±413对照组401478± 696823±436注: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相比较,P<005,#实际为住院后第2天清晨标本
2.4 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心电图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颜面潮红,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有轻度恶心、上腹不适,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引起中老年人致残和(或)致死的常见病。有效治疗的目的在于及早恢复缺血脑组织半暗带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苦碟子注射液是提取天然植物苦碟子的有效成分,而制成的纯中药制剂。苦碟子[3],菊科抱茎苦荬菜的当年生长的幼苗。它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及内蒙古,有效成分主要为腺苷、黄酮、氯原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损伤,因此,对缺血半暗带恢复血液循环后脑组织的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4]。尼莫地平( 尼膜同)能通过有效地阻止Ca2+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之目的。尼莫地平对脑血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扩张作用,能增加病灶区域血流量,对周围血管作用较小,故能阻断缺血半暗区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逆转缺血半暗带损害,对脑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且能拮抗各种活性物质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改善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残疾程度,及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尼莫地平口服常规剂量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面部潮红、胃肠道反应等,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产物,是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与炎性反应过程呈正相关。程峥青等研究提示脑梗死急性期[5],超敏C-反应蛋白越高,提示病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增高的趋势。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本研究表明,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的血管炎性反应,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陈清棠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刘春玲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9例疗效观察[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19(2):168
[4]蒋亚斌,陈克家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00
[5]程峥青脑梗死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3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