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部包块11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30  浏览次数:646次

  作者:郝进芳,张惠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包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10例颈部包块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其中甲状腺内包块41例,颈部大血管性包块12例,甲状腺、大血管之外软组织内包块57例,均经临床观察、手术或穿刺病检以及超声随访证实。结果 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8.1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包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无创、可重复、方便、快捷及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作为颈部包块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颈部包块; 诊断;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部包块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往往给临床医师明确诊断带来诸多困难,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升级及超声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这一难题已基本解决。本文将我科超声诊断的110例颈部包块性疾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10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最小6d,最大87岁,病程在6d至数10年不等。男43例,女67例,均以颈部可触及包块作为主诉就诊。部分伴有局部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HP-imagepoint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先自下而上全面探测,然后重点扫查包块及外围,观察包块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等声学特征。

  2 结果

  在110例颈部包块患者中,来源于甲状腺者41例,占颈部包块的37.27%。其中单发包块19例,多发22例。实性29例,囊性12例。41例中,经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11例,甲状腺单纯囊肿5例,甲状腺癌3例。来源于颈部大血管者12例,其中颈总动脉扭曲4例,无名动脉较长1例。颈部静脉性包块7例,其中颈内静脉怒张性包块4例,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3例。来源于颈部甲状腺、大血管以外的软组织包块57例,其中肿大淋巴结性包块24例,余实性包块21例,囊性包块12例。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98.18%,误诊2例。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多发性腺瘤;1例甲状舌管囊肿误诊为实性占位病变。

  本组1例男婴,生后6d就诊,超声显示左颈部7cm×5.3cm×4.2cm囊性占位病变,拟诊为囊性淋巴管瘤,随访手术及病理证实此诊断。淋巴管瘤并非真性肿瘤,是发生于颈部的一种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呈囊状[1]。

  3 讨论

  3.1 甲状腺包块占本组37.27%,术后病理证实有35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是非肿瘤性甲状腺肿疾患中最为常见的病症。本组甲状腺腺瘤11例。在甲状腺肿瘤中最为多见,约占甲状腺肿瘤的70%-80%。甲状腺囊肿在甲状腺肿瘤中占据第二位。甲状腺癌占甲状腺肿瘤的4.8%-30%[2]。

  3.2 临床上颈动脉扭曲及无名动脉过长多以颈部搏动性包块就诊,颈内静脉怒张性包块的特点是憋气时包块增大,局部加压后缩小。彩色多普勒超声容易将其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及其它颈部肿物作出明确的鉴别。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颈部血管性包块诊断之首选方法。

  3.3 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危重病或肿瘤患者化疗的重要静脉通道,由于穿刺技术或解剖原因造成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形成颈部疼痛性包块,本组有3例出现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均因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异位所致,超声检查能直观地显示导管位置、血栓范围,作者曾利用超声引导PICC及时撤退导管,监测重新置管于锁骨下静脉内。

  3.4 颈部囊性包块中以甲状舌管囊肿较多见,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性占位病变,位于舌骨周围的中心线区。大多数出现于5岁以前[3]。本组误诊2例中,1例甲状舌管囊肿声像图表现为颈中线区、甲状腺峡部上方略高回声包块,边界清,回声均匀,误诊为颈部实性占位病变,术后病检为甲状舌管囊肿。有文献报道甲状舌管囊肿亦可呈假实性。因此,如果囊性病变合并感染或实性病变囊性变,极易混淆诊断,超声医师应注意详加鉴别。

  3.5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颈部淋巴结肿大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本组病例中,颈部淋巴结肿大24例,罹患炎症或癌肿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即可观察不同肿大淋巴结的声像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相关信息。超声诊断淋巴结肿大,在提示病因诊断的同时还可协助初步提示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与其他影像学诊断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颈部包块是外科最为常见的体征,利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不仅能直接显示病变部位、性质、大小、内部回声,而且还可以间接地了解外围组织与包块有无黏连、受压变形、局部浸润等征像,借助CDFI了解病变处血流特点,依据这些信息可做出物理诊断,部分能初步判断病理性质,对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傅先水,董宝玮,梁萍,等.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7):413.

  [2] 周永昌,郭万学. 超声医学[M]. 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81-383.

  [3] 石美鑫. 实用外科学(上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0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