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颅脑外科学》

颈椎病临床表现与影像检查策略

发表时间:2011-06-22  浏览次数:628次

  作者:张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颈椎病、临床、策略

  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颈椎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本文分析了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间颈椎病480例,将其X线、CT、MR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研究,以期根据临床表现来选择特异性强的影像检查方法和策略。

  1.材料和方法

  480例中,男289例(60.2%),女191例(39.8%)。年龄分布在20~82岁之间;其中20岁以下5例(1%);20~30岁18例(3.8%);30~40岁87例(18.1%);41~50岁112例(23.3%);51~60岁182例(37.9%);61岁以上76例(15.8%)。病程半月至5年不等。主要症状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僵直、头痛头晕、颈枕部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或无力;耳鸣、视物模糊; 恶心、呕吐;吞咽时有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等。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经保守治疗如药物或物理疗法后缓解,其中有15例患者因症状重而行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

  480例颈椎病患者均有X光正侧位片和CT片,其中有12例(男8例,女4例)因吞咽时梗噎或异物感而行食道钡餐检查,278例患者行MRI检查。

  2.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1.1 颈椎退变的部位 本组480例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分布在C4~7。其中289(60.0%)例患者以C5~6椎体骨质增生明显。

  2.1.2 颈椎骨质增生硬化 包括椎体前后缘骨增生,上下缘骨硬化,骨桥形成。有368例(76.6%)患者C5~6骨增生及硬化明显。

  2.1.3 钩椎关节或横突孔肥大增生 本组有164例(34.2%)。

  2.1.4 椎间隙变窄,椎间盘退变 其中单纯C5~6椎间隙变窄有418例(87.0%);C4~5、C5~6、C6~7间隙同时变窄有121例(25.2%);C5~6、C6~7间隙同时变窄有368例(77.6%);有82例可见骨髓核及纤维环钙化,真空现象(17.1%)。

  2.1.5 颈椎滑移 主要包括颈椎失稳、滑脱和颈椎旋转,颈椎滑脱本组有34例(7.1%),包括真性脊椎滑脱和假性脊椎滑脱症。本组片示C5~6裂隙征及双边征15例(3.0%);76例患者C4~5、C5~6失稳(15.8%),表现为椎体后缘呈锯齿状或阶梯状;288例生理曲度变直(60.0%)。

  2.1.6 韧带钙化 本组中137例(28.5%)可见后纵韧带 、 项韧带呈点状、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

  2.2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型相关性

  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将48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六型并分述如下:

  2.2.1神经根型 本组共145例(30.2%)。其中男性87例(60.0%);女性58例(40.0%)。年龄在30~82岁之间。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症状,重体力劳动者多于非体力劳动者,是颈椎病患者中较为多见的一类。

  2.2.2 交感神经型 本组共50例(10.4%)。可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发生。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疼痛;头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双侧瞳孔不等大与Horner综合症,有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症状。

  2.2.3 脊髓型 本组共74例(15.4%)。 好发于40~60岁,60岁以上者少见。一般很少同时有神经根症状,脊髓束症状明显。

  2.2.4 椎动脉型 本组共67例(14.0%)。是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钩椎关节或横突孔骨质增生,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继而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2.5 食道型 本组10例( 2.0%)。当颈椎前缘骨质增生,骨刺、骨桥形成及前纵韧带骨化形成鸟嘴样突起,直接压迫或刺激食道引起食道狭窄、弯曲,从而产生吞咽困难等症状。此型好发在下颈椎。

  2.2.6 混合型 本组134例(27.9%)。兼有上述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表现。如脊髓型和神经根型两者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混合,也可称混合型;脊髓、神经根与椎动脉型三者混合也称混合型。

  3 讨论

  第三届颈椎病专题会议中对颈椎病的命名为:颈椎椎间关节(椎间盘,钩突关节,关节突关节)退变,累及神经(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脊前动脉,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称颈椎病[1],因此在确立颈椎病的诊断时必须同时考虑以下条件:①具有顶椎病的临床表现:②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③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表现相应,即影像学所见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X线颈椎摄片、颈椎CT或MRI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X线平片能够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随着CT、MRI检查的普遍使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都有了很大提高。

  CT、磁共振成像检查,由于其具有清晰的高分辨率,因而有利于发现颈椎的早期病理变化、微小变化和发生在小关节上的改变。

  因此我们认为:在X线平片为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以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人应将CT扫描作为首选的确诊方法。脊髓型的影像学检查则首选MRI,由于其对病变的定位定性更为准确,信号的改变能准确反映髓核及其周围软组织成分的变化,这是常规X线和CT所不及的。椎动脉型的影像学检查可选择MRA,必要时行椎动脉造影检查。对于食道型的影像学检查应首选食道吞钡造影,此项检查对诊断吞咽困难和观察骨赘对食道压迹起重要作用。而对于混合型而言,其影像学检查要紧密结合临床,因其至少有两种以上的上述分型混合,故需经多种必要的影像检查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作出判定,才不至于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周秉文.对颈椎病的概念、范畴和类型的几点看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13(4):200-202.

  2曾献军, 迟海波, 万志刚等. 颈椎病的X线表现及其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1):76-77.

  3 陈仁裕. 200例颈椎病X线、CT、MRI影像分析.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01):95-9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