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09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李春玲 作者单位:吉林通化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通化 134000
【关键词】 蕲蛇酶注射液;脑梗死
1 临床资料
比较蕲蛇酶注射液对发病3~7 d(试验组36例)与发病6 h~3 d(对照组36例)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2组72例患者应用蕲蛇酶注射液,0.75 U/次,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3 h,1次/d,连用14 d。用药前、治疗后2 h、12 h、24 h、3 d、7 d、14 d、1个月及3个月时进行NIHSS评分,在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MMSE、BI、MRS和安全性评价。
2 结果
2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在用药后第2天开始下降,第6天降至最低;对照组在用药后第2、4、6天与入组时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用药后第4、6天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入组时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用药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平均值低于试验组,2组之间在用药第4、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2 h、24 h、7天、14天、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比入组时降低,提示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用药后第2 h NIHSS评分即降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NIHSS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评价比用药后1个月时有显著进步,对照组仅BI值有进步。试验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与用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明显高于用药后1个月;对照组用药后3个月的BI与用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RS在用药后1个月和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结论
蕲蛇酶是从蕲蛇毒中提取的凝血酶样酶,它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不稳定的纤维蛋白产物,后者易被纤溶酶降解为小分子肽,经尿排出。用药后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凝血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抑制及血小板数量下降,因而阻止血栓形成。通过本次临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3 d后脑梗死患者应用蕲蛇酶注射液同样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的作用。(2)蕲蛇酶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近期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仍可进一步恢复。2组应用BI、MRS、MMSE进行疗效评价显示,3 d后脑梗死组在用药后3个月的BI、MMSE评价比用药后1个月时有显著改善,而3 d内脑梗死组仅BI值有改善。说明3 d后脑梗死患者应用蕲蛇酶注射液在改善生活独立性和智能方面优于3 d内脑梗死患者。所以蕲蛇酶注射液对发病3~7d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