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饮食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641次

 作者:胡云香    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注射器分次鼻饲、输液管缓慢滴注或连续经泵滴注鼻饲饮食,注意对鼻饲液、鼻饲管的管理,并加强对患者及其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鼻饲后的效果。结果 98例患者中,76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22例中出现胃液返流7例,消化道出血9例,便秘和腹泻6例,经处理后21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1例胃液返流者停止应用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鼻饲时间7~35 d。98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93例,死亡2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通过尽早鼻饲饮食,并适时进行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维护和利用胃肠道正常功能,避免发生营养不良,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鼻饲饮食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重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常因广泛性脑、脑干损伤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昏迷,不能自行进食,往往需要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1]。作者对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早期给予鼻饲饮食营养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共收治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17~74岁;98例中脑干损伤28例,脑挫裂伤32例,颅内血肿38例。98例患者中77例为车祸所致,17例为高处坠落所致,4例殴打所致。98例患者中有84例行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后48 h,如果患者无腹胀,胃肠道功能正常,可以先用50~100 mL的温开水通过鼻饲管注入胃内,如患者无胃液返流、腹胀等症状,可开始鼻饲饮食。

  1.2  鼻饲方法

  1.2.1  鼻饲饮食的配置

  鼻饲饮食的配置有3种方法:(1)用普通食物如牛奶、蛋白粉等经过简单水解制成100~200 mL左右的流质,也可再辅以菜汤、肉汤等;(2)用复方营养混悬剂40 g加水至160 mL;(3)用瓶装的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西亚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012)500 mL直接输入。

  1.2.2  鼻饲饮食的途径

  鼻饲饮食通过鼻胃管进行。鼻胃管的插管方法:选择适合患者型号的胃管,用石蜡油润滑后经一侧鼻腔插入10~15 cm时,将患者下颌靠近胸骨以增加咽喉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插入胃内,插入长度45~55 cm,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可以开始鼻饲饮食。

  1.2.3  鼻饲饮食的方法

  鼻饲饮食的输入采用3种方法。(1)分次灌注法:用注射器抽吸鼻饲饮食连接胃管缓缓注入胃内,每日4~6次,每次200~300 mL左右;(2)缓慢滴注法: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的瓶塞中,500 mL滴入时间约4~6 h,每分钟30~40滴;(3)连续经泵滴注法:将输液管插入肠内营养混悬液的瓶塞中,然后将输液管卡入输液泵内,通过泵轮轴转动,挤压输液管内肠内营养混悬液通过鼻饲管均匀地注入患者胃内,500 mL滴入时间约4~6 h,每分钟30~40滴。鼻饲饮食的温度均控制在38 ℃~40 ℃,每日总量1 500~2 000 mL。夏天连续滴注过程中应注意流质密封,防止污染[2],冬天滴注过程中用热水袋或加温器保温。鼻饲后给10~20 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以防食物在鼻饲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

  1.3  结果

  本组患者鼻饲开始时间为手术后48 h左右,鼻饲时间最短者7 d,最长者35 d。98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93例,死亡2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98例鼻饲饮食患者,出现胃液返流者7例,消化道出血而暂停鼻饲饮食者9例,便秘和腹泻者6例,其余患者均能正常鼻饲饮食。7例出现胃液返流者通过抬高床头,减少每次鼻饲饮食的用量,鼻饲后尽量不吸痰及减少刺激等处理,6例好转,1例停止应用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9例出现消化道出血者,通过鼻饲和静脉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均能再正常鼻饲饮食。6例便秘和腹泻者,通过应用相应的药物,均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1)口腔护理:由于不经口饮食,要特别重视患者口腔卫生,以防真菌感染、腮腺炎等,每日口腔护理3次,并观察口腔黏膜状态;(2)因患者处于昏迷状,应定时在鼻饲前翻身拍背吸痰,预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3)定期检查血电解质、肝、肾功能,以调整饮食结构。

  2.2  鼻饲饮食的管理

  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道感染,故鼻饲饮食应现配现用,鼻饲用物品应严格清洁消毒,每天更换1次,每次鼻饲后注射器、碗应清洗并煮沸消毒备用,操作者应洗手。为了使患者能适应,开始鼻饲和滴注时鼻饲饮食用量宜小(50~100 mL),鼻饲注入法每次100~300 mL,缓慢滴注法和连续经泵滴注法每小时80~125 mL。

  2.3  鼻饲管道的护理

  鼻饲前应检查并确定胃管位置,检查方法:(1)直接抽吸,抽出胃液说明胃管在胃内;(2)将听诊器置于胃部,同时从胃管注入10 mL空气,有气过水声即说明胃管在胃内;(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中,无气体逸出说明胃管在胃内,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证明胃管在气管内(胃内高度胀气除外)。长期鼻饲者每3周更换鼻腔重新置胃管1次。置管的鼻腔应每天滴液体石蜡油1滴,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

  2.4  鼻饲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2.4.1  鼻饲饮食返流

  防止鼻饲饮食返流应注意以下几点:(1)进行鼻饲饮食前,应先吸净痰液,避免鼻饲过程中因咳嗽引起返流,甚至误吸;(2)每次鼻饲前要从胃管内抽吸胃液,如果每次胃液超过100 mL,应禁止鼻饲,胃液潴留增加往往提示胃肠蠕动减慢或排空延迟,同时胃内潴留酸性物返流易被误吸入肺部,引起气管痉挛和吸入性肺炎[3],应适当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或暂停鼻饲1~2次;(3)鼻饲时应视病情抬高床头,借重力和坡度作用可防止返流。鼻饲前应将气管插管的套囊充气,以免患者发生误吸。鼻饲后2 h行气囊放气,避免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4]。

  2.4.2  便秘和腹泻

  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加上鼻饲饮食纤维性食物少,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需给缓泻剂或行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同时调整鼻饲饮食的配方,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出现腹泻,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次数并告知医生。同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查或培养,并进行对应处理,减少鼻饲饮食量及脂肪摄入,保持鼻饲饮食的温度接近体温,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必要时暂停鼻饲饮食。此外,还应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清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发炎。如出现脱水症状时按医嘱及时补液。

  2.4.3  消化道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丘脑下部-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和柏油样大便,严重者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可用冰盐水和盐酸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粉进行鼻饲,鼻饲后2 h进行胃肠减压,必要时静脉应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的现代化,颅脑损伤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可占全身所有外伤的第2位,而致死率却高居第1位,且伤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与负担。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往往出现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营养需求量较高,尤其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主张早期鼻饲饮食行胃肠内营养。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丧失主动摄食能力,每日输液提供的能量不足以维持机体高代谢、高分解状态的需要,应激反应期间给予适量的肠内饮食可以保护、维持肠内黏膜屏障,防止细菌迁徙,保持肠内正常菌群分布,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外伤后所出现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所以应尽早给予肠道内营养[5]。鼻饲饮食是目前普遍提倡的营养支持方式,鼻饲饮食所采用缓慢滴注法和连续经泵滴注法,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达到了良好的吸收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鼻饲饮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持良好的胃肠道消化功能,提高了患者的免疫能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谭月姣.重型颅脑损伤鼻饲管的护理[J].华夏医学,2006,19(5):912.

  [2]王金磊,赵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膳食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67.

  [3]王莉莉,郭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5):304305.

  [4]路迢迢,刘国华,裴雪松,等.老年人外伤性颅脑损伤预后因素及其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20):19920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