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体会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621次

作者:刘世浪

【摘要】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良好14例(占46.6%),中残9例(占30.0%),重残2例(占6.7%),植物生存2例(占6.7%),死亡3例(占10.0%)。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力争将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可达到此目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近年来趋向于微创治疗,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 (1)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增高并排除其它原因的自发性脑出血;(2)急诊头颅CT扫描显示皮质下、基底节、内囊或丘脑,可伴发脑室内出血,幕上血肿量≥30 mL;(3)发病在72 h内;(4)年龄小于70岁;(5)GCS评分大于5分;(6)无构成手术禁忌证的严重全身疾病及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2~69岁,平均57岁;发病后至入院时间为1~48 h,平均10.2 h。主要症状:早期头痛20例次,头晕15例次,失语8例次,恶心呕吐28例次,尿失禁19例次。主要体征:偏瘫30例次,双眼凝视病灶侧12例次,病侧瞳孔散大6例次,眼位不等10例次,眼球震颤6例次,Babinski征阳性30例次;瘫肢肌力0~Ⅱ级16例,Ⅲ~Ⅳ级14例。格拉斯歌(Glasgow)昏迷分级:GCS6~8分24例,9~12分6例。有糖尿病史8例次,有血脂增高者18例次,有尿酸增高者12例次。CT检查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出血13例,右侧大脑半球出血17例,出血破入脑室8例;外侧型20例,内侧型7例,脑叶出血3例;中线移位0~5mm 5例,6~10 mm 18例,>10 mm 7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mL)=(长×宽×厚)÷2,30~60mL 18例,61~80 mL 8例,>80 mL 4例。

    1.2  方法

    手术采用局麻加强化麻醉。根据头部CT片作出头皮切口定位,避开重要功能区,以最短距离接近血肿。头皮切口长约5cm。颅骨钻孔后扩大为直径不大于2 cm的骨窗。放射状切开硬脑膜,用脑穿针试穿血肿并以此作为脑内创道的方向引导。切开皮质逐渐深入到血肿区,此时常可见暗红色血凝块及液化血肿涌出。采用冷光源照明清除血肿,尽可能将血肿清除干净后,用冷光源在血肿腔内各个方向检查一遍,寻找可能出血的血管,并作电凝止血。注意保护血肿与脑组织之间的水肿白质界面层,以减少出血。血肿腔放置引流管作术后外引流。用明胶海绵保护硬膜,头皮分两层缝合。如术中清除血肿不彻底术后从引流管注入用5 mL生理盐水稀释的国产尿激酶1万U 1~2次,以溶解残余血块,注药后夹管4~6 h再开放引流,每日1次,共3~4次,见引流液变清后拔管,一般留管5~7 d,复查后拨管。

    1.3  结果

    本组30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2月。按格拉斯歌预后评分:良好14例(占46.6%),中残9例(占30.0%),重残2例(占6.7%),植物生存2例(占6.7%),死亡3例(占10.0%)。死亡的3例中,2例术后1月死于肺部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再次脑出血。

    2  讨论

    2.1  手术时机与病例选择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重,时间紧,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但有条件者仍应尽快手术治疗。传统的外科治疗是开颅清除血肿并作内外减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因其切口大,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麻醉要求高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不少患者由于体弱、病重、手术创伤,其术后病死率高达34.8%~70.0%[1]。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采用局麻加强化,不需插管,不需全麻,手术创伤小,在直视下清除血肿,达到在小创伤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清除血肿的目的,并能有效地止血,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最根本的手段。此术式由于创伤小,手术效果肯定,几乎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心、肺、脑、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除外)。本组30例均能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者占46.6%。本组患者手术均在发病72 h内完成,但在发病36 h后完成者,术后多趋向于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因而,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宜作急诊手术。

 2.2  手术体会

    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多采用微创的方法治疗,但方法众多,疗效不一。为了减少创伤,血肿清除一般较少,术后需加用尿激酶治疗。但目前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的脑损害,不仅是血肿占位性压迫所致,代谢性酸中毒、血管动脉麻痹,血脑屏障破坏,血肿分解产物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也对脑组织产生损伤[23]。故若能及时清除血肿,不仅解除了血肿造成的占位性压迫,还阻断了血肿溶解与吸收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脑损害,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从本组病例分析,如能术中将血肿清除干净,并能将可疑的出血动脉电凝止血,术后将平稳恢复。本组死亡的3例患者和植物存活的2例患者,均与术中血肿不能完全清除干净有关。因而,我们认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力争将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并寻找可凝的出血动脉加以电凝止血,这样才能为患者术后的恢复创造条件。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参考文献】    [1]任宇红,李新江,王海绵,等.直切口小骨窗手术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2):143144.

  [2]LEE K R,COLON G P,BETZ A L,et al. Edema from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he role of thrombin[J].J Neurosurg,1996,84(1):9196.

  [3]WINKING M,DEINSBERGER W,JOEDICKE A,et al.Cysteinylleukotriene levels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n edemapromoting factor?[J].Cerebrovasc Dis,1998,8(6):31832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