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基层医院救治重型颅脑损伤164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2-07-04  浏览次数:697次

  作者:王龙珍,刘怀新  作者单位:丹凤县医院,陕西 丹凤 7262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GOS评分3分~8分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6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96例,非手术治疗68例。结果:死亡34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4例,中残19例,恢复良好105例。病死率(包括植物生存)22%。结论:早诊断、具备手术指征积极手术、规范化综合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重视康复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治疗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经过复杂,并发症多而重,致残率、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病死率占35%左右[1]。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OS评分3分~8分患者164例,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例,男109例,女55例。年龄2岁~77岁,平均年龄39岁。受伤方式:车祸伤98例,跌伤41例,打击伤25例。以车祸伤为主,意外跌伤次之。受伤至入院时间:<3 h 61例,3 h~24 h 93例,1 d~3 d 13例,>3 d 7例。

  1.2 临床类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9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包括内开放性)69例。颅内血肿86例,多发脑挫裂伤5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0例,合并其它部位损伤43例。

  1.3 临床表现

  GOS评分:3分~5分69例,6分~8分95例。症状:伤后昏迷、呕吐128例,脑脊液耳或鼻漏者25例。瞳孔改变:双瞳孔散大,无光反应12例,单侧瞳孔散大49例,双侧瞳孔多变11例。生命体征改变:呼吸障碍65例,血压下降19例,高热9例。体征:偏瘫34例,去大脑强直19例,锥体束征阳性76例。合并其它伤:四肢骨折20例,胸部伤16例,休克者19例,腹部伤7例。并发症:肺部感染23例,消化道出血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1.4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96例,手术方法:颅内血肿清除,严重脑挫裂伤清除,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去骨瓣减压术,其它部位合并伤具备手术指征也行相应手术。非手术者,术前、术后均采用规范化综合药物治疗。早期营养支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头部周围放置冰块或冰帽。估计昏迷时间长、呼吸困难及呼吸道痰多者行气管切开术。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动态监测意识、生命体征、电解质、肾功能等。

  2 结果

  按GOS的等级划分标准[2]:死亡34例,植物生存2例,病死率22%,重残4例,中残及轻残19例,恢复良好105例。

  3 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通过本组病例临床救治分析,我们体会到:快速正确判断病情,积极早诊、早治,有效缓解颅高压,去除加重或引起继发脑损伤的重要因素,治疗危及生命的重要环节,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3.1 积极维持呼吸,循环有效功能,减少或中止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继发脑损害,改善原发脑缺血、缺氧损害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换气,保证血氧交换,改善缺氧。对有呼吸困难的、呼吸道分泌物多、胸廓及肺部有损伤的、估计昏迷时间长的、常规行气管切开术,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有血气胸的,及时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充分改善呼吸。对有大出血,有效止血,积极抗休克,输注血液,少量高渗盐水,维持血压正常、稳定,保证大脑有效血液灌注,防止脑缺氧的继发损害。

  3.2 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有效缓解颅高压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脑损伤及颅内血肿,各种原因的延误诊疗时机及发生严重的并发症[3]。对颅内血肿,具备手术指征,积极尽快手术清除血肿及挫伤失活的脑组织,如仍不能缓解颅高压(脑膨出),或估计术后脑水肿、脑肿胀加重,术前广泛脑挫裂伤,中线移位>1.0 cm,环池极窄或消失的,则行去骨瓣或去大骨瓣减压,或内减压术,必要时双侧去骨瓣减压,或行小脑幕切开,利于已形成的脑疝复位,防止形成脑疝,造成继发性脑损害致死亡。也能改善脑缺血、缺氧,利于损伤脑细胞功能恢复。

  3.3 重型颅脑损伤有效规范化综合药物治疗,也能有效降低致残率、病死率

  包括:脱水降颅压,采用甘露醇、速尿交替使用,间断性应用白蛋白,降低颅内压;激素应用;早期应用止血药,12 h后复查颅脑CT,颅内出血停止即应用改善大脑血液循环药、活血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大多有出血改变,应用止血药可以减少或完全止血。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损伤的基础[4]。本组病例经验是,伤后12 h后复查CT,颅内出血停止,即尽早应用改善大脑血液循环药、扩血管药;神经细胞营养药及促苏醒药应用;合理、有效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头部周围置放冰块或应用冰帽;吸氧,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动态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4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5]。积极、及时有效处理合并伤,利于颅脑损伤功能恢复;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颅脑损伤较为常见的并发病。据报道,颅脑损伤后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发生率可高达91%[6]。本组病例常规应用抑制胃酸药预防,明显使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下降。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即严格正规治疗;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日动态监测血糖、尿糖变化,注意肾功能的变化。防止糖代谢紊乱,影响脑神经细胞代谢及功能恢复;积极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是保证有效血氧饱和度的基础;合并休克的患者,积极抗休克,纠正引起休克的病因,以输血或胶体液为主;并发抽搐的患者,迅速有效控制抽搐,持续用药预防抽搐的发生;对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引起肾功能损害的一切因素,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3.5 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因长时间不能进食,静脉营养不足,若给患者正确的营养支持,能减轻机体负氮平衡,增进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7]。伤后3 d~5 d即行鼻饲胃肠道营养,营养液要求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并含微量元素。

  3.6 重视康复期治疗

  降低致残率,颅脑损伤急性期渡过后,进入康复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继续高压氧、功能锻炼,配合针炙等中医治疗,能使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甚至完全恢复,降低了致残率。

  【参考文献】

  [1]易声禹.努力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整体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1.

  [2]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4.

  [3]刘敬业,只达石,靳永恒.急性重型颅脑损伤453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3:141143.

  [4]江基荛,董吉荣,朱诚,等.21例 GOS 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79.

  [5]漆建,余定庸,唐文国,等.重型颅脑创伤510例临床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6:376377.

  [6]张小鹏.严重脑损伤后的急性上消化道病变[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2,19(1):3839.

  [7]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6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