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
发表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670次
作者:邢学民,顾建文,贺伟旗,匡永勤,杨立斌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总结地震后92例颅脑损伤伤员入院后调整诊疗模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脱水及镇静治疗,必要时急诊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救治经验。对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颅脑损伤,地震伤
2008年5月12日~6月2日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汶川地震致伤的颅脑损伤患者92例,现将其救治措施与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92例,男性55例,女性37例;年龄3个月~84岁,平均40.7岁。其中轻型58例(63.04%),中型20例(21.74%),重型14例(15.22%)。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头皮挫裂伤19例,头皮下血肿7例,颅骨线性骨折13例,凹陷骨折5例,颅底骨折7例,脑挫裂伤21例,硬膜外血肿13例,脑内血肿7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8例(8.69%),合并不同程度挤压综合征21例(22.83%);合并其他部位损伤47例。
2 救治方案
2.1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面对大量伤情复杂的伤员,迅速评估伤情,评估可能危及生命的重要体征和临床表现。出现呼吸抑制、意识障碍、颅内压升高、脑疝等紧急情况,立即给予对症处理,保持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血凝块;患者如无脊柱损伤,宜取侧卧位,有利于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对呕吐频繁及颅底骨折后鼻腔渗血较多者现场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并予以氧气吸入。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合理使用脱水剂 测量血压后决定治疗方案。血压稳定且颅内高压症状明显者,立即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同时使用呋塞米40mg静脉推注,使用脱水剂后及时导尿,避免尿潴留加重患者躁动;对血压不稳定者,迅速建立双通道,同时快速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同时使用代血浆,血压<90mmHg,不宜使用脱水剂。
2.3 伤口清创及手术 对开放型颅脑外伤,头皮存在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及时清创,如果存在脑组织外溢者积极术前准备,急诊在手术室行清创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对合并四肢骨折患者,应临时简易固定,防止移位,待颅脑损伤病情稳定后,请骨科医生会诊进行处理,手术内固定或者手法复位。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直接在急救中心行锥颅钻孔侧脑室引流,同时接呼吸机行过度换气,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呋塞米40mg;若见瞳孔回缩,直接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所有地震颅脑损伤患者均先行CT扫描,在CT扫描后有手术指征者,急诊行开颅手术。有合并伤者请相关专科协助处理。
3 结果
治愈出院78例,死亡3例,继续在院治疗11例。
讨 论
1 地震中颅脑损伤的特点 地震伤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突发、伤员量大;(2)伤亡分布地域广,其半径可达数百公里甚至更远, 造成广阔地域内伤亡者星罗棋布的局面,伤类、伤势复杂[1,2];(3)震区救治困难、救治条件有限,绝大多数人员是在建筑倒塌、毁坏、物体移位时受到猛力砸击而伤亡,大批伤亡者被埋压, 灾区医疗求援能力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自救能力受损或瘫痪, 外界营救人员短期内很难及时进人,导致数量死亡率增加。
2 批量颅脑损伤治疗 大批量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到来,要求临时参与急救员间密切协作,要求急诊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密切协作,迅速果断做出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与处理。在地震发生后,由神经外科派出2名资深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协助急诊科医师工作,对来院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按伤情轻重分类,使来院颅脑损伤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急诊科医院和创伤外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钻孔引流技术和指征,以减少脑内出血对生命的危胁[3]。在地震的当晚,我科进行急诊开颅术5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有效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在地震发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大批量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救治,多伴有复合伤,既要考虑到脑部又要考虑到全身情况,抓住重点,分清缓急,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我们认为,对于批量颅脑损伤患者,及时的急诊救治、药物及手术治疗、合并症的处理,对于地震中批量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甫斌,浦金辉,张璧,等.地震伤员的处理原则[J].创伤外科杂志,2007,9(3):210.
[2]林才经,蒋健.发展灾难医学,提高医疗救援水平[J].急诊医学,2000,9(5):291-292.
[3]Bhatti SH,Ahmed I,Qureshi NA,et al.Head trauma due to earthquake october,2005experience of 300 cases at the combined military hospital rawalpindi[J].JCPSP,18 (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