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0例
发表时间:2011-09-22 浏览次数:498次
作者:吴晓风 作者单位:遵义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 观察用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CT定位,在电钻动力驱动下,一次性直接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运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解除脑室梗阻。结果: 术后24 h复查头颅CT可见原出血灶有9例已基本排空,170例所剩不到13,另有31例所剩不到12,分别在术后逐渐排空。结论: 尿激酶引流术操作简便,脑损伤轻微,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者。
【关键词】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引流术; 尿激酶
高血压脑溢血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的进步,虽然能挽救大部分的病人生命,其死亡率仍然较高。2002年6月~2007年6月采用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8例,女82例,平均年龄58岁(44~7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意识障碍按照GCS评分8分165例,8~10分35 例,11~15分10例。全部经CT证实,出血量38~100 ml。其中基底节区156例,脑叶54例,破入脑室者28例,第Ⅲ、Ⅳ脑室铸型者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8 h,最长5 d。
1.2 手术方法
CT定位选择血肿最厚处为穿刺点。根据血肿中心与穿刺点的距离选择合适的YLⅠ型一次性使用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一次性直接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缓慢将穿刺针推进至血肿中心,并自锁固定;然后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成液体经针腔排出颅外。术前根据血肿大小选择单针穿刺或双针穿刺,破入脑室者,可行侧脑室引流术。术后2 h尿激酶2万单位溶于2 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 h后开放引流,每12 h 1次,严格无菌操作。经反复注入尿激酶和引流,动态复查CT脑扫描,观察血肿清除及脑受压反应情况,确认血肿消失,即可拔管,连续外引流5~7 d,拔管后若为脑室内出血,还应反复作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每次注入地塞米松1 mg,庆大霉素1万单位,至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正常为止。
2 结果
术后24 h复查头颅CT,9例原出血灶已基本排空, 170例原出血灶所剩13,另有31例原出血灶所剩12,分别在术后5~7 d内逐渐排空。有1例并发急性心衰死亡,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另有1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肺部感染,于术后12 d死亡,其余病情逐渐稳定,多数出院时能在他人扶持下行走;13例术前肢体偏瘫,肌力0级者恢复到Ⅲ级、Ⅳ级不等,有2例仍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其中伴运动性失语者1例,转入内科治疗。
3 讨论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有大量的报道。由于开颅时间长,失血多,所引起的损伤、水肿反应重等使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致残率高。脑出血早期破裂的血管主要靠血肿压迫止血,当开颅清除后使脑内压突然降低,压迫止血作用消失,易使原发出血灶再出血。开颅手术需要分开脑组织暴露血肿,等于2次损伤,加重了对局部硬化小动脉的牵拉和扭曲,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危险性[1]。
本组210例患者采取电钻动力驱动下,一次性直接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运用尿激酶溶血以达到溶解血凝块,解除脑室梗阻,充分引流的目的,手术操作简便,脑损伤轻微,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者。高血压脑出血已破入脑室者,死亡率极高,置管引流不仅要引流血肿腔内的血肿,也应引流相应脑室内血肿。尿激酶溶血是解决脑室梗阻的关键。此类病人如不及时清除脑室积血,尽快解除脑室循环的梗阻状态,往往由于脑压急剧升高使病情在短期内恶化。尿激酶引流时机的选择,一些人认为宜在血肿形成后6~8 h超早期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2~4]。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有再出血可能,并主张在亚急性期、慢性期进行血肿引流术。本组病人来院时一般先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转住我科,手术多在1 d后进行,术后很少发生再出血。
【参考文献】
[1]张文德,吴勤奋.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163-164.
[2]叶芹.15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0):58-59.
[3]徐恒敏.CT导向微创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9):93-94.
[4]王笃前,于守永,徐勇,等.微创小骨窗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