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手术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8  浏览次数:464次

  作者:陈春辉,马建荣,陈达,王辉,黎凤生,胡珊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外科(陈春辉、陈达、王辉、黎凤生、胡珊、丁文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马建荣)

  【关键词】 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手术

  湘雅萍矿合作医院神经外科于2007年至今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出血共65例,其中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占30.8%,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5例;年龄7~65岁,平均年龄36岁。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有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表现19例,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16例。既往有慢性头痛6例,癫痫发作史3例。瞳孔不等大5例。双瞳孔散大2例,偏瘫1例,突发性失语1例。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均为脑叶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破入脑室2例。术前行DSA检查5例,提示脑动脉瘤3例。提示脑血管畸形2例。行头颅MRI、MRA检查3例。提示血管畸形1例。

  1.3 手术方法 5例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先行脑室外引流,后行DSA提示血管畸形。再择期手术。1例大于3 cm血管畸形单纯性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行DSA再择期手术。15例行急诊手术。显微镜下操作。脑沟入路以脑表面引流静脉为标志。逐层进入血肿腔。耐心细致清除血肿,查找出血原因。小于3 cm血管畸形予以显微切除。大于3 cm血管畸形予以血肿清除,病情稳定行DSA检查,二期手术切除。动脉瘤性脑叶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同时夹闭动脉瘤。血肿破入脑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

  2 结果

  3例为动脉瘤性脑叶出血,其中1例住内科1周后再发出血,脑疝。DSA提示后交通动脉瘤,而行急诊手术夹闭动脉瘤和血肿清除术。术后3 d死亡。1例外院行血肿清除术1周后再出血,转到我院后行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未醒。放弃治疗在家一周后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瘤术后遗留轻瘫。15例血管畸形患者,其中1例外院转入时双瞳散大,虽然行血肿及病灶切除,术后脑水肿死亡;1例双瞳散大在1 h内,术后恢复良好;2例术后短暂失语,经过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恢复;2例术中未发现病灶,术后DSA未发现异常,恢复良好;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的原因较多。本组病例以血管畸形和动脉瘤为主。临床以脑叶出血,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出现血肿占位效应而行急诊显微手术,需挽救生命。临床往往有一定的特征,而手术处理上基层医院存在一定误区。总结分析本组病例,临床上既往多有头痛或癫痫病史,以年轻患者脑出血多见,病情变化快、凶险,头颅CT表现多为脑叶出血,术中发现小型血管畸形为多见,及时显微手术和合理围手术期处理疗效较好。

  手术时机选择,我们主张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先行DSA检查,尽快明确出血原因。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引流静脉,综合评估,然后择期手术。而血肿出现占位效应时应行急诊手术,挽救生命。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从引流静脉脑沟进入,尽量减少手术对大脑皮层组织的损伤,认真细致清除血肿,仔细查找出血原因。对于小于3 cm血管畸形予以显微切除,大于3 cm血管畸形,先予以清除血肿,待术后一般情况改善后行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大小及引流静脉等。再二期行病灶显微切除或介入等其他治疗。对于动脉瘤性脑出血急诊手术患者,清除血肿同时夹闭动脉瘤,而此类患者HuntHess分级常在Ⅲ级以上,预后一般较差。分析本组3例动脉瘤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2例死亡。其中1例脑叶出血内科医师认识不足,未及时行DSA检查,1周后再出血,脑疝而被迫手术而死亡,教训深刻。1例脑内血肿外院行血肿清除,1周后再出血转入我院,行急诊手术血肿清除,同时夹闭动脉瘤,疗效较差。放弃治疗1周后在家死亡。1例疗效好。手术中未找到明显病灶患者,术后常规查DSA进一步检查,尽量明确出血原因,往往难以明确,文献上描述可能存在微型血管畸形,但本组病例尚未发现,可能病理检查有遗漏,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诊治自发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全面系统的了解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分析评估辅助检查:CT、MRI、MRA、CTA或DSA结果。对于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充分估计可能存在的病理结构,采用显微手术,脑沟入路。值得庆幸的是大多中小型脑血管畸形,以脑叶出血为主,基层医院基本可以处理,而对于动脉瘤性脑叶出血患者,急诊手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完善DSA检查或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处理。而手术后ICU重症监护和合理的围手术治疗,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