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碎吸术治疗颅内血肿4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4-12 浏览次数:410次
作者:罗春梅 作者单位:重庆永川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160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微创碎吸术 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和普及,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微创碎吸针治疗颅内血肿48例,大部分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个别病例由于年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关系而未能达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29例(60.4%),女19例(39.6%),年龄最小48 d,最大82岁,平均年龄62岁,患者均为中老年人。
高血压脑出血48例,其中丘脑出血5例,基底节区出血37例,脑叶出血6例。其中合并脑疝共5例,死亡3例。48例中出血量在30 ml~100 ml 43例;出血量100 ml以上5例,死亡3例。发病后24 h内手术者36例,死亡1例,死亡率2.8﹪,发病后24 h以后手术者12例,死亡2例,死亡率16.7﹪。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入院后均在床头实施碎吸手术。根据急诊头颅CT片进行测量定位,采用YL-1型一次性碎吸针无菌穿刺,术中第一次引出陈旧性血液占血肿的1/3左右,并用适量生理盐水等量冲洗引流,然后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1.5~2)万U溶解凝固或半凝固血肿,夹管保留2 h后再开放引流,第二日再轻抽部分血液后(不能带压力,以免导致再出血)复查头颅CT,以了解颅内血肿引流情况以及穿刺针的位置,并可以根据头颅CT提供情况适当调整穿刺针深浅,以达到更好引流。
2 结果
术后死亡3例,存活45例,存活率为93.8%。存活45例均为发病后6 h~48 h内手术。死亡3例中均为出血量超过100 ml,均合并脑疝:1例系发病后6 h~24 h内手术,但因年龄过大(82岁)合并有心衰呼衰而死亡;2例年龄较轻(分别55岁、62岁)但因发病数天在外院内科保守治疗后方转入我科,虽予及时手术抽吸出大部分血液仍未能挽救其生命。
3 讨论
3.1 手术材料及应用 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微创碎吸针是贾保祥教授研制的科技新成果,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其操作方法简单,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凡具有CT的基层医院,都可以开展该类手术。因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深受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欢迎。我院自引进该技术以来,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颅内血肿拓开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1]。因其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只需局麻,30 min即可完成,病房中即可进行,也被广大神内科医生所接受。
3.2 手术优势 微创碎吸术创伤小,显效性好,能及时有效地缓解颅内压力,对急症颅高压患者更是适用。由于该技术操作简便,对颅内组织损伤小,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因此比较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
3.3 手术时机 把握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高血压脑出血8 h~24 h为脑水肿进行性加重期,在脑组织受压致缺血、脑水肿进一步发展以前,尽快清除血肿,对于减少死残率,促进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6 h内手术,由于破裂血管闭塞不全,易引起再出血(若6 h内即出现脑疝等急症,则应立即手术以挽救生命)[3]。
3.4 手术原则 血肿量较大(30 ml以上);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出血部位不限,以血肿浅表者效果好;出现脑疝前期症状或已有脑疝者,需立即手术治疗;头颅CT上血肿比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年龄70岁以内,心肺功能较好者[4]。
3.5 手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应注意生命体征和瞳孔的严密观察,血压偏高者应配合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避免再出血。并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注意维持呼吸道的通畅和氧气的供给。有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下者,应早期作气管切开。保护好胃肠黏膜,防止消化道和泌尿系的应激性出血,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和营养的支持,以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脱水剂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抗生素的早期使用,防止术后继发性脑水肿和局部感染,也是微创碎吸术成功的又一关键。
3.6 预后判断 颅内血肿量大于80 ml者预后差;出血部位: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室出血形成全脑室铸型,以及颞叶出血预后差,前者可能与血块堵塞脑脊液循环致使颅内压增高有关,后者与易引起颞叶沟回疝有关;血压过高者预后差,平时血压大于(180/120 )mmHg者,预后较差。血压持续大于(200/120)mmHg,用佩尔等降压药疗效不佳者,预后更差[4];年龄过大者(7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或者心肺功能差者预后差;手术时间大于48 h,已经有明显病理性脑水肿对脑组织产生不可逆损害者预后差。
【参考文献】
[1] 贾保祥.穿刺射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道[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22(4):223.
[2] 陈恒年, 王绍鹏, 王振金, 等. 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9(1).
[3] 于海燕,王永超,于 燕.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3).
[4] 李志超, 李明耀, 林武鹏.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原则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增刊):2.
[5] 仲月霞.急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