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与微创清除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1-02-21 浏览次数:407次
作者:刘跃辉 作者单位:331800江西东乡,东乡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适宜的治疗措施。 方法 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例,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例。 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66.6%,微创血肿清除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50.0%,但出血8h内12例手术,仅抢救成功4例,而出血3天后手术4例均获成功。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特别是伴有脑疝时,应开颅血肿清除。出血早期因微创术有引起再出血的危险,要慎用。出血3天后的患者,这时出血已停止,血肿已液化,适宜微创血肿清除。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开颅;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危重疾病,且呈上升趋势,病死及致残率极高,无论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都十分棘手,CT问世后,对其手术治疗指征已渐趋一致,手术方法有开颅血肿清除与穿刺吸除两种。我院从1997年以来共手术治疗28例,现就我院两种手术特点及疗效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开颅血肿清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7~65岁,均为基底节区出血,血肿破入脑室6例,本组病例均在出血8h内手术。微创血肿吸除术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6~78岁,13例为基底节区出血,1例胼胝体出血,2例顶枕叶出血,本组病例出血8h内手术12例,4例在出血后3~5天手术。
1.2 麻醉方法 开颅血肿清除均采用全麻,微创血肿吸除均用局麻。
1.3 手术方法 (1)开颅血肿清除2例行皮骨瓣开颅,10例行骨窗开颅,术中将大部分血肿清除,深部凝结在脑组织上的血凝块不强行吸尽 [1] ,以免造成再出血,2例同时行侧脑室引流。(2)微创血肿清除采用y1-1型血肿粉碎针,根据CT定位,在电钻驱动下钻颅,进入血肿腔后吸去未凝固和胶冻状血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至洗液较清亮,注入5ml的生理盐水稀释的尿激酶2~3万u,闭管2~4h后开放,每日冲洗1~2次,一般引流4~6天。
2 结果
2.1 开颅血肿清除 本组病例术中基本一次性清除血肿,1例术中止血困难,3例术毕一侧瞳孔散大缩小至正常,3例术后24h散大瞳孔渐缩小,8例术后神智恢复。术后3~10天复查CT,8例血肿基本消失,本组治愈8例,抢救成功率66.6%,住院最长44天,最短13天。
2.2 微创血肿清除 (1)出血8h内手术12例,首次吸出血液<10ml2例,10~20ml2例,20~30ml4例,有4例首次吸出血液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计算值,术后出现一侧瞳孔散大2例,中转手术1例。术后3~10天复查CT9例,残留血肿15~20ml8例,20~30ml6例,2例血肿较术前增多。治愈4例,抢救成功率33.3%,住院最长45天,最短12天。(2)出血3~5天手术4例,首次大部分血肿都能吸除,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顾之2~7天查CT,血肿基本消失2例,残留血肿10~15ml2例,4例均治愈,且神经功能恢复好,住院最长14天,最短10天。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方法是开颅血肿清除和穿刺血肿吸除,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和穿刺血肿吸除对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适宜的治疗措施。开颅血肿清除是全身麻醉,术中出血较多,手术创伤大,手术后患者脑压或脑疝改善快,抢救成功率较高,本组12例,成功8例,成功率66.6%。微创血肿吸除术属穿刺吸除术范畴,该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无需过多人员及设施,创伤小,费用低,仅需局麻,但首次吸除血液不十分近人意,尤其是早期血液凝固吸出困难,需用溶血剂反复冲洗溶解后引流,方能奏效。短时间内不能降低颅压。本组16例,抢救成功8例,成功率50.0%,本组12例早期微创吸除术,2例术前无脑疝,术后出现脑疝,2例术后复查血肿增大,有4例术中引流血液多于计算值,说明早期微创术有再出血之虞 [1] ,于出血后3~5天微创4例,首次吸除大部分血肿,且患者恢复快,神经功能恢复好,虽然本组抢救成功率低于开颅血肿清除组,但3天后手术效果明显,成功率高,给予笔者启示,据笔者的经验: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大,中线移位明显,特别是有脑疝发生者,宜开颅血肿清除,出血3天后的患者,血肿开始液化,利于吸出,适宜微创血肿吸除。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