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特点与治疗(附1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11-25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李学东,刘桂彪,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陆建吾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5
【关键词】 脑肿瘤;淋巴瘤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我院自2003年5月~2006年2月收治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5~57岁。病程7天~2.6个月,平均1.8个月。
1.2 症状与体征 头痛12例,伴呕吐5例,一侧肢体瘫痪4例,癫痫2例。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1.3 部位 额叶4例,顶叶3例,颞叶4例,右枕顶叶1例。
1.4 辅助检查 周围血象检查,淋巴细胞在分类中占20%~24%5例,30%~41%7例。12例均行头颅CT及MRI扫描,显示病灶为单发。CT示肿瘤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改变,边界清楚,周围有明显的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瘤呈均匀强化。MRI扫描显示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改变,T2加权呈中高信号改变,强化后可见肿块均匀一致的增强。
1.5 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型,属于B细胞型淋巴瘤。镜下见:瘤细胞大小不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而染色深,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围绕血管周围分布,有些血管壁内可见有瘤细胞,并有出血和坏死灶;免疫组化:CD20阳性。
2 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11例,分别于术后3.5~13个月内死亡。
3 讨论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较为少见,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0.3%~1.5%,占全身淋巴瘤1%以下,不向中枢神经系统轴以外播散,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病理形态存在异质性。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淋巴瘤多为B淋巴细胞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1],本病的发病机理有两种:一种是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集聚所致,淋巴细胞集聚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发生感染或炎症过程,也可能是病毒的诱导;另一种学说认为淋巴细胞和淋巴结以外的B淋巴细胞被激活,并发生间变而成为肿瘤,这些瘤细胞在血液内发生迁移,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成为淋巴瘤。本组资料均未能提供这方面的证据。原发性颅内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和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一样,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相应脑损害区的定位体征,而无特异性征象。但就本组12例分析,本病有如下特征:①病程短,症状发展迅速,本组病程发展最快仅6天,较其他颅内肿瘤的病程明显缩短。有1例头痛4天入院,后因恐惧手术而自动出院。但仅3天即头痛剧烈伴呕吐而再入院。②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本组12例病人中5例出现明显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③CT及MR扫描显示虽有与胶质瘤极相似的影像学上的改变,但恶性淋巴瘤的边界多数较清楚,应用增强剂后肿瘤有明显强化,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间有明显的水肿带。对本病治疗,我们认为应注重手术全切除,手术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可以给联合治疗提供时机,术后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措施而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张斌等[2]对32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13例术后单纯化疗的病人均于确诊后15个月内死亡;17例术后放疗加化疗的病人的生存期为4~41个月;2例未放化疗的病人分别于术后48天、2个月内死亡。Reni等[3]分析认为先放疗后化疗比先化疗后放疗组有更长的生存期(P<0.05),其理由是放疗可破坏BBB,先放疗后化疗药物更易进入靶区,提高病灶内药物有效浓度。本组3例病人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均存活10个月或10个月以上,未行化疗和放疗的病人均在10个月内死亡。
【参考文献】
[1] Ferreri AJ, Abrey LE, Blay JY, et al. Summary statement o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lignant Lymphoma,Lugrano Switzerlannd [J]. J Clin Oncol,2003,21(12):2407-2414.
[2] 张斌,毛庆.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4):215-216.
[3] Reni M, Gruber ML, Cher L, et al. Preirradiation methotrexate chemotherapy of primary malignant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eliminary data [J]. Ann Oncol, 1997,8(3):22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