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凝天气下颅脑外伤的特征及预后评价
发表时间:2010-05-06 浏览次数:499次
作者:宋世宾,刘健,杨华,陈益民, 韩 锋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神经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雪凝天气; 疾病特征; 预后
2008年1月13日~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雪凝灾害,对交通、运输、生活造成明显影响,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总结在雪凝期间收治的83例患者中的41例颅脑外伤,回顾分析其外伤特征并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雪凝组:41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男∶女=2.2∶1;年龄5~76岁,<12岁的9例,12~50岁12例,>50岁的20例,平均47岁。从受伤到入院治疗时间(含在基层医院治疗时间)40 min~31 h,≤2 h的3例,2~12 h的7例,12~24 h的20例,≥24 h的11例,平均(18.6±2.3)h。外伤具体因素为:行走摔伤19例(46.34%),车祸14例(34.14%),高处坠落3例(7.31%),打击伤3例(7.31%),重物砸伤2例(4.88%)。对照组:随机抽取2007年1~12月的41例颅脑外伤患者,统计其外伤后至入院治疗时间(含基层医院治疗时间)、受伤机制及死亡率,并与雪凝组比较。
1.2 损伤类型与伤情
加速伤5例(12.20%),减速伤36例(87.80%);闭合性颅脑损伤38例(92.68%),开放性颅脑损伤3例(7.32%)。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4.88%),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2.44%);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28例(68.29%),其中挫裂伤≥2处脑叶的23例(56.10%);下丘脑损伤2例(4.88%),脑震荡2例(4.88%);弥漫性脑肿胀5例(12.20%);单纯急性硬膜下血肿13例(31.71%),合并脑挫裂伤5例(12.20%);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11例(26.83%),合并脑挫裂伤4例(9.76%)。颅骨骨折18例(43.90%),其中前颅凹骨折5例(12.20%),中颅凹骨折6例(14.63%),后颅凹骨折3例(7.32%),顶骨、额骨、枕骨、颞骨骨折共4例(9.76%);头皮裂伤34例(82.93%),合并头皮血肿11例(26.83%)。根据伤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划分:轻型,GCS 13~15分有13人(31.71%);中型,GCS 9~12分有8人(19.51%);重型,GCS 6~8分有15人(36.59%);特重型,GCS 3~5分有5例(12.20%)。
1.3 主要合并症
四肢长骨骨折14例(34.15%),锁骨骨折4例(9.76%),单发肋骨骨折3例(7.32%),多发肋骨骨折9例(21.95%),脊柱骨折5例(12.20%),肺挫伤15例(36.59%),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6例(14.63%),下颌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伤3例(7.32%)。
1.4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凝血功能异常5例(12.20%),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静脉血糖>11.1 mmol/L的22例(53.67%)。伤后原发昏迷31例(75.61%),昏迷时间长于30 min 25例(60.98%);一侧瞳孔散大13例(31.71%),双侧瞳孔散大6例(14.63%),呼吸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19例(46.34%),体温≥38.5 ℃16例(39.02%),持续性低血压3例(7.32%),上消化道出血6例(14.63%),肾功能损害1例(2.44%)。入院时41例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有相应系统体征的作进一步检查。
1.5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18例(43.90%),保守治疗23例(56.10%),颅内病灶有手术指征但有手术禁忌症5例(12.20%);手术治疗以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开放性脑损伤以清创缝合术为主,保守治疗主要以脱水、补液、稳定内环境及预防并发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对于数据非对称性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果
雪凝组伤后经治疗近3月时,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评分(GOS)评估:良好(GOS 5分)18例(43.90%),中残(GOS 4分)8例(19.51%),重残(GOS 3分)4例(9.76%),植物生存(GOS 2分)2例(4.88%),死亡(GOS 1分)9例(21.95%),其中2例治疗6 d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2 d内死亡。与对照组相比较,雪凝组从外伤到入院治疗时间间隔较长,两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受伤机制上雪凝组以减速伤居多,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雪凝组死亡率(21.95%)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12.20%)、χ2=5.34,P<0.05,表1。表1 雪凝组与对照组治疗时间、受伤机制、死亡率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5,(2)P<0.01。
3 讨论
3.1 损伤特征
Blow等[1]提出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36 h内能避免低氧、高碳酸血症、低血压、高血糖、凝血障碍和高颅压的发生,尽量尽快纠正这些病理改变,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这类危重患者关键在于受伤早期的预防及正确处理。雪凝组病人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入院治疗时间相对较晚,在受伤后并发症未得到及时的纠正与处理,尤其是呼吸障碍和低血压的发生,加重了脑组织缺血缺氧的二次脑损伤,因此其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顾分析该组病人有以下特征:(1)受伤机制以减速伤为主,多伴有≥2、脑叶的脑挫裂伤;(2)由于受前、中颅凹底、蝶骨嵴等生理解剖骨性结构影响脑,挫伤灶在额、颞叶底部多见,常合并散在小灶性脑内血肿,额叶底部向后紧邻下视丘,颞叶底部向内侧毗邻小脑幕裂孔,因此病情重,病情发展迅猛;(3)伤者以小孩和老年人较多,可能与伤时应激防御能力弱有关;(4)受雪凝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入院治疗时间相对较晚,部分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5)合并症较严重,对预后影响显著。颅脑损伤的死残率高,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应排除禁忌症后尽早施行手术[2,3]。本组患者手术18例,但仍有5例因为脑疝延髓功能衰竭、凝血机制异常而丧失手术时机。
3.2 预后评价
急性颅脑损伤的预后及能否存活与多因素相关。患者的GCS评分[4]、伤后至入院就诊时间、凝血功能状态、血糖变化、年龄等都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研究显示,S100B蛋白[5]、高白细胞血症、诱发电位[6]、脑电图等[7]也和预后有一定联系。GCS评分是伤后早期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分值越低,伤情越重,预后越差。本组资料GCS 3~5分5人,治疗后4人死亡,1人植物生存。伤后至入院就诊时间在严重创伤救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缩短伤后至入院就诊时间,尽早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干预对整体治疗有危险的合并症因素,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Brongel等[8]提出“新黄金1 h”的概念也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对创伤预后的重要性。本组患者入院后检测了PT、APTT、Fib、TT等凝血功能指标,GCS>8分、复合伤轻微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较小,有时仅仅出现APTT延长(延长值<2 s);GCS<8分,尤其是复合伤较重、伤后就诊延迟者,上述四项指标往往发生异常。外周血Fib降低和D-二聚体明显增加[9,10],提示预后也越差。本组5例有手术禁忌症,其中3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均死亡。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的比例比较高,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功能受影响、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应激反应[11]、内源性神经肽分泌增加等有关。受伤早期血糖升高后,呼吸功能障碍未得到及时、有效纠正,脑细胞无氧酵解而产生乳酸和氢离子,造成机体代谢性酸中毒,影响细胞膜表面的Na+K+泵功能,加重脑组织的水肿反应,影响预后。年龄是评估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相同的伤情状态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预后也越差[12],这是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的代偿、恢复、防御能力较差,容易并发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很多老年患者即使头颅损伤不严重,也常常并发肺部感染、消化系统出血而影响预后。
【参考文献】
[1]Blow O,Magliore L,Claridge JA,et al.The golden hour and the silver day: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occult hypoperfusion within 24 hours improves outcome from major trauma[J].J Trauma,1999(5):964-969.
[2]刘敬业.急性颅脑损伤10730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510-512.
[3]刘艺春,马建华,余坚,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3):47-48.
[4]江基尧,张浚,钟天安,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763-766.
[5]李宁,沈建康,徐福林,等.S100B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395-397.
[6]Carter BG,Butt W.Ar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he best predictor of outcome after severe brain injury[J].Intensive Care Med,2005,31:765-775.
[7]栾召强,陈罡,冯东侠.硬脑膜“网格”状成形减压性开颅前后的颅内压及影像学改变[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7):10-13.
[8]Brongel L.Guidelines for severe multiple and multiorgan traumatic injury[J].Przegl Lek,2003(Suppl 7):56-62.
[9]张连阳.重视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细节[J].中华创伤杂志,2008(2):83-85.
[10]黄伟,杜梁枫,潘兆麟,等.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24-25.
[11]胡峰,张赛.创伤性脑损伤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876-877.
[12]Schaan M,Jaksche H,Boszczyk B. Predictors of outcome in head injury:Proposal of a new scaling system[J].J Trauma,2002,52:66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