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内生型鞍膈脑膜瘤1例报道
发表时间:2010-04-27 浏览次数:524次
作者:邱炳辉 漆松涛 欧阳辉 方陆雄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 脑膜瘤 颅窝 前 蝶鞍
1 临床资料
男,39岁,因间断性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左眼视力0.7、右眼0.1,右颞侧偏盲。头颅MRI示垂体窝扩大,鞍内见实性占位病变,大小约1.5 cm × 2.3 cm × 2.0 cm,T1W等信号,T2W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垂体信号难以辩认,视交叉受压 (图1)。血清泌乳素1 149 uIU/ml。入院诊断:垂体腺瘤,不排除鞍膈脑膜瘤。全麻下行右翼点锁孔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突破鞍膈,包膜完整,质韧,血运丰富,垂体柄位于肿瘤正后上方,肿瘤切除后其下方见受压变薄的垂体组织。病理诊断:脑膜瘤,细胞生长活跃。术后双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术后1个月左眼视力1.0、右眼0.6。复查MRI示肿瘤全切,鞍内见少量软组织信号影,垂体柄增粗,鞍底形态正常 (图2)。
2 讨论
鞍膈脑膜瘤起源于鞍膈蛛网膜颗粒,可分为A型 (鞍上垂体柄前),B型 (鞍上垂体柄后),C型 (鞍膈下蝶鞍内),国内把肿瘤侵犯鞍膈上下者归为D型[1]。
术前鉴别垂体巨大腺瘤和鞍膈脑膜瘤,及对鞍膈脑膜瘤进行分型,对制定手术计划非常有用。大部分鞍内和鞍上巨大腺瘤可采用经蝶窦路径手术,而鞍膈脑膜瘤需行开颅手术。本例术前虽诊断为垂体腺瘤,但不排除鞍膈脑膜瘤,故选择经翼点锁孔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及组织学病理证实为脑膜瘤,肿瘤全切,术后无垂体功能低下。因此,我们主张对部分术前难以鉴别的垂体巨大腺瘤或鞍隔脑膜瘤病例,应选择开颅手术。
【参考文献】
[1] 孙克华, 谭启富, 邬祖良, 等. 鞍膈脑膜瘤的分类及其手术方法的选择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1; 6(2):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