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术中原因判断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0-03-16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王文涛, 殷利明, 钟德泉, 赵 展, 徐伟光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广州 510080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分流管堵塞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5例;年龄8个月~59岁。病程1个月~8年。类型:交通性脑积水14例 (先天性2例,炎症性2例,外伤性5例,自发出血后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11例 (先天性2例,脑肿瘤9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等颅高压症状11例,反应迟钝、双侧下肢无力、尿失禁12例,“落日征”8例,展神经麻痹2例,肢体强直1例;分流泵按压后不能弹起10例,弹起缓慢5例,弹起良好10例。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为脑积水复发,对交通性脑积水均行腰椎穿刺测压,其中正常压力性12例。
1.2 治疗 本组均再次手术调整或更换分流装置。术中判断分流管堵塞的部位:解剖分离出分流泵及两端接口后,首先断开远端 (分流泵与腹腔端) 接口,如果有脑脊液流出,仅更换腹腔端分流管。如果无脑脊液流出,则再断开近端 (脑室端与分流泵) 接口,如有脑脊液流出,则保留脑室端分流管,根据术中测得压力选用适当压力的分流泵;如近端接口断开后无脑脊液流出,则更换脑室端分流管,另行经额穿刺,重新置管。腹腔端用玻璃管水柱试验检测:该端接一垂直放置的细玻璃管,向玻璃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根据水柱高度进行判断,如果腹腔端分流管不通畅,则予以更换。
2 结 果
本组分流管腹腔端堵塞12例,脑室端堵塞8例,分流泵堵塞或压力不合适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23例术前症状消失,经过随访及头颅CT或MRI连续复查,脑室缩小达正常范围;1例经过6次腹腔端调整及置换手术后仍无效,脑脊液检查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改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治愈;1例正常压力脑积水经更换较低压力分流泵后无效。
3 讨 论
分流管堵塞最常见的部位是腹腔端堵塞,其原因为:将分流管游离置入腹腔内,分流管易被大网膜组织包裹,随着时间的延长,大网膜组织可沿着腹腔端裂隙向管腔内生长;本组腹腔端堵塞多见分流管包裹填塞,1例拔管困难,需在腹腔镜辅助下拔管。肝脏膈面无大网膜组织,因此,首选将腹腔端置入肝脏膈面,有条件时可在腹腔镜辅助下置入。本组12例腹腔端堵塞病例经再手术,效果均良好。脑室端堵塞常发生于分流术后早期,这是因为: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存在脉络丛,穿刺时很容易将分流管插入脉络丛,脑脊液的流动可致脉络丛贴附于脑室端开口,堵塞分流管;由于异物的排斥作用,局部出现炎症反应、黏连包裹,脉络丛组织可经侧孔嵌入到管腔内,导致堵塞。再次手术时需拔除原脑室端分流管,改经侧脑室额角穿刺。拔除分流管时切忌粗暴,强行拔除可导致脉络丛组织出血、脑室积血,应轻柔旋转、提拉,同时冲洗生理盐水,如果有困难可借助脑室镜拔除,甚至旷置分流管。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时,应严格掌握穿刺方向及深度,穿刺过深亦可能插入脉络丛组织。本组8例采用经额角穿刺,效果均好。分流泵堵塞物常为蛋白组织,当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时,可堵塞分流泵、脑室端侧孔及腹腔端裂隙,因此,常需更换整套分流装置。对于脑脊液蛋白水平高者,最好采用脑室-心房分流术,因左心房呈负压,可降低再堵塞的发生率;本组1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效果良好。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病人,如果经腰椎穿刺或腰大池引流释放脑脊液后症状无改善,则不适合再行分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