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 (附1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10-23 浏览次数:573次
作者:郑水顺, 林瑞生, 李 榕, 汪伟巍, 庄顺福, 蔡维平, 陈海平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 福建 漳州
【摘要】 目的 总结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HPC) 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HPC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 结果 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随访13例,随访时间5~62个月,恢复良好10例,死亡3例。颅内HPC的CT影像特点为平扫显示肿瘤呈等、高密度,未见瘤内钙化、邻近颅骨骨质增生及脑膜尾征等常见征象;MRI影像特点为T1WI 显示肿瘤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显示肿瘤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所有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多呈分叶状,窄基底附着硬膜,有丰富的血管流空,无脑膜尾征,无颅骨增生和钙化。 结论 颅内HPC具有比较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颅内HPC首选手术治疗,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2001年1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HPC) 1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回顾性分析HPC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8例。初次入院年龄25~65岁,平均43.5岁。病程1个月~2年13例 (其中1~3个月11例),以突发意识障碍急诊入院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轻偏瘫、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步态不稳。术前影像学误诊为脑膜瘤12例。肿瘤单发13例,多发1例。肿瘤大小为3 cm × 2 cm × 1 cm~8 cm × 8 cm × 5 cm。
1.2 影像学表现 行CT检查13例。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影6例,等密度5例,稍低密度影2例;颅骨内板破坏变薄3例,13例均未见钙化灶和颅骨增厚征象,肿瘤周围出现轻度水肿,边缘多清晰。CT增强扫描:增强后肿瘤明显均匀强化8例,非均匀明显强化5例。病灶为分叶状7例,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
均行头颅MRI检查。MRI平扫:T1WI呈等或等低混杂信号10例,非等、低混杂信号4例;T2WI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11例,非等、高混杂信号3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不同程度的水肿,T1WI示大量的血管流空征象7例,肿瘤内可见坏死或囊变信号影2例。注射GD-DTPA后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均匀强化8例,非均匀强化6例,其中6例病灶的强化程度类似于动脉瘤强化的影像。肿瘤呈分叶状7例,圆形、类圆形7例。窄基底附着硬膜11例,宽基底附着硬脑膜3例。行MRA检查9例,病灶内血供十分丰富,肿瘤内有大量的血窦和血管流空影,但未见颈外动脉或颈内动脉的大血管供血。仅1例出现脑膜强化,其他13例无脑膜尾征。
1.3 治疗方法 均行开颅手术,术中见肿瘤血供非常丰富,有大量血窦。术中出血凶猛,除3例肿瘤体积较小 (3 cm × 3 cm × 3.5 cm以下),术中出血少未行输血,其他11例病人术中出血量在1 200~3 400 ml,平均为2 200 ml。术后1~3个月内行放射治疗12例,治疗剂量50~60 Gy。
2 结 果
本组病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本组病人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3例,随访时间为5~62个月,平均32个月。恢复良好10例,死亡3例,其中2例有远处转移 (1例肺部转移,术后37个月后死亡;1例全身多发骨转移及肺部转移,术后39个月死亡),1例肿瘤原位复发并颅内转移 (病人拒绝再次行手术治疗,仅进行伽玛刀治疗,术后29个月死亡)。
3 讨 论
HPC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肿瘤,具有侵袭性,易局部复发,并具有向颅外转移等特点,相当于WHO分级Ⅱ~Ⅲ级,病人预后较差。
HPC在临床和CT、MRI影像学上的表现与脑膜瘤相似,术前很难完全与其鉴别,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分析本组资料可知,HPC在CT和MRI上具有以下特点可与脑膜瘤鉴别:①CT平扫显示肿瘤多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邻近颅骨可见局限性压迫、破坏变薄。极少出现肿瘤内钙化和颅骨增厚征象,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内有钙化者,可排除HPC[1]。而脑膜瘤在CT上可见到局部骨质增厚、颅骨增厚,部分肿瘤可有钙化灶。②MRI影像学表现:HPC在T1WI多呈等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多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肿瘤形态可呈分叶状,或瘤周有“蘑菇样”的小结节,瘤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流空信号和血窦样结构,但多数HPC无脑膜强化征象或硬脑膜尾征,且以窄基底附着硬脑膜或肿瘤与硬脑膜夹角为锐角,无脑膜尾征,无颅骨增生和钙化。注射GD-DTPA后HPC病灶明显持续强化,强化效应较脑膜瘤明显,类似于动脉瘤的强化征象。HPC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围绕典型鹿角状的薄壁血管呈放射状排列为其特征。免疫组化染色:Vim强阳性,CD34多为阳性,而S-100蛋白、EMA、CFAP均为阴性。
对于HPC的治疗,尽可能全切或扩大切除病灶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2]。但HPC的血供异常丰富,颈内、外动脉系统均有丰富供血,尚有来自软脑膜的血管分布,术中出血凶猛,常导致肿瘤不能完全切除而残留,甚至因术中大量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术前需做好充足的血源准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术前可行DSA检查了解肿瘤的具体血供情况,或术前行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术。
单纯手术治疗难以治愈颅内HPC,无论手术全切与否,术后均应尽早进行放射治疗。目前认为肿瘤全切除术后辅以50 Gy或以上剂量的放射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1,3]。对复发HPC病例,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术后再进行放疗。
【参考文献】[1] ECKER R D, MARSH W R, POLLOCK B E, et al. Hemangiopericytoma in the central system: treatment, patho- logical features, and long-term follow up in 38 patients [J]. J Neurosurg, 2003, 98(6): 1182-1187.
[2] 杨非, 徐启武, 谢嵘, 等.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32): 2247-2249.
[3] KIM J H, JUNG H W, KIM Y S, et al. Meningeal heman- giopericytoma: long-time outcome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J]. Surg Neurol, 2003, 59(1): 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