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脑神经麻痹的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发表时间:2009-11-03 浏览次数:621次
作者:李桂林, 王 斌, 高 俊, 邓 侃, *王任直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730
【关键词】 脑神经疾病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治疗性
1 病历摘要 女性,30岁,因右额部及右眼疼痛4 d,右上睑下垂、复视2 d入院。查体:右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复视 (图1);右额痛温觉减退。DSA检查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CCF),通过岩下窦与对侧海绵窦引流 (图2)。行覆膜支架治疗,将6F导引导管放置在颈内动脉岩段,当4 mm的Jostent球囊膨胀式覆膜支架到位后将球囊加压到18 atm,支架扩张到4.5 mm,使与颈内动脉内壁贴覆完全,瞬间阻断异常动静脉交通,且保持颈内动脉通畅。3个月后随访,除右侧眼裂略窄外,病人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消失。
2 讨论 本例为颈内动脉主干海绵窦瘘 (Barrow分型A型),通过岩下窦与对侧海绵窦引流。因无前方眼静脉引流,因此,没有搏动性突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眼部症状。动脉早期海绵窦浓染,但引流静脉只有同侧的岩下窦和对侧海绵窦,染色较淡,提示静脉引流不畅。漏出的动脉血在海绵窦内形成涡流,引起海绵窦内高压,导致海绵窦相关的脑神经麻痹。
目前,CCF的介入治疗已经非常成熟[1-2]。球囊栓塞具有简单、有效、经济等优点,但少数病人会导致颈内动脉闭塞,栓塞后需要经历球囊皱缩、血栓形成和机化的过程。弹簧圈栓塞可以保证颈内动脉的通畅,但费用高,且引起永久性海绵窦内占位。覆膜支架治疗CCF是利用支架表面的生物膜直接覆盖瘘口,阻断异常动静脉交通,瞬间解除海绵窦内高压,恢复病变区域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在闭塞病变的同时,又保持了颈内动脉的通畅。
随着新型介入材料的发展,对于CCF的治疗不仅要求技术的成功,而且需要人性化考虑病人症状的消失、功能的恢复以及可能存在的远期并发症。对本例病人而言,尽快解除海绵窦内高压,为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最大机会,是治疗的关键。因此,我们对本例采用覆膜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郭元星, 李铁林, 段传志, 等.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4): 436-439.
[2] 卢小健, 张鸿琪, 支兴龙, 等.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3(10): 4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