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针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偏瘫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8-21  浏览次数:705次

    作者:王胜强,周 游,杨 迎,金胜昔,熊 刚,吴 俊,许锡镇    作者单位:430064 湖北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偏瘫的最佳疗法。方法 将本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3天加用针刺,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30天(每天1次),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 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偏瘫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关键词】  针刺疗法;偏瘫;手术后

    偏瘫是额、顶、颞部脑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观察针刺在瘫肢恢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007年10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疗法对25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选择在我院脑外科术后24h内即出现单侧上下肢肌力均下降者(按照0~5级分类法记录术后肌力),除外术前已有肌力下降或术后有意识障碍者。

    1.2  一般资料  50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7~76岁,平均56.0±15.6岁;原发病:脑瘤12例,脑出血13例;肌力:上肢0级9例,1级5例,2级4例,3级4例,4级3例;下肢0级7例,1级5例,2级7例,3级3例,4级3例;左侧16例,右侧9例。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2.3±14.0岁;原发病:脑瘤13例,脑出血12例;肌力:上肢0级9例,1级4例,2级5例,3级4例,4级3例;下肢0级6例,1级5例,2级5例,3级5例,4级4例;左侧12例,右侧13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抗炎、降颅压、营养等治疗。针刺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术后3天加用针刺治疗,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30天(每天1次),对照组只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0天肌力,计算肌力提高幅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1]。有效:瘫肢肌力提高幅度≥ 1级;无效:瘫肢肌力提高幅度<1级。

    2.2  两组疗效  针刺组25例,上肢有效20例(80%),无效5例;下肢有效18例(72%),无效7例。对照组25例,上肢有效8例(28.8%),无效17例;下肢有效14例(56%),无效11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上肢χ2=8.78,P<0.01;下肢χ2=6.72,P<0.05),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  讨论

    脑外科术后偏瘫是由于术后水肿压迫皮质运动区以及皮质血运破坏所造成的中枢性肢体功能障碍,其恢复以皮质血运的改善为前提,自然过程通常在发病后3周建立起侧支循环,继而肢体功能开始恢复,因此偏瘫后第1个月的肢体恢复情况可大致反映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2]。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术后30天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可促进皮质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水肿的吸收,加速运动区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偏瘫肢体肌力。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血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合成,提高NO含量,改善微血管自律运动,改善循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从而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改善脑组织钙离子的超负荷,良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异常代谢,减轻脑细胞的坏死和凋亡[3]。也可促使因出血灶压迫、兴奋性受抑制而处在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迅速恢复其兴奋性,进而使患肢的运动功能逐渐得以恢复[4]。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针刺方式,针刺均通过增加Hsp70mRNA基因表达,促进Hsp70蛋白表达,从而达到保护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5]。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术后偏瘫病人早期针刺治疗,可使意识、言语及肢体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陈建华,李亚新,刘影. 早期针灸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针灸,2007,27(12):907-909.

3 丁晶,石学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7(4):1425.

4 白晔,庄明华,黄集前,等.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察针刺家兔双侧风池穴对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微循环学杂志,2000,10(2):31-33.

5 赵耀东,安耀荣,薛永刚.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近况.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4):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