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再手术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20 浏览次数:785次
作者:范涛,孙玉明,卢霞,石祥恩 作者单位: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083; 2.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体会和方法。 方法 在脊神经肌电监测下,对4例复发性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黏连的病人 (2例为再次手术,2例为第3次手术) 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囊肿,彻底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根,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缝合硬脊膜,防止术后再黏连。 结果 2例神经根型和1例脊髓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立即改善,另1例术前二便失禁的脊髓型病人术后无明显改善。随访6~10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 手术广泛切除复发性蛛网膜囊肿的囊壁可有效减压;在脊髓肌电神经监测下,彻底松解黏连严重的脊髓和神经根,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人工硬脊膜修复缝合硬膜可预防术后再黏连的发生。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脊髓黏连; 生物相容性材料; 显微手术
1 病历资料
例1:男,17岁。为L3~5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脊髓拴系、隐形脊柱裂病人,外院术后8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伴小便无力。再次手术分块切除复发性囊肿,将其上部与蛛网膜下腔打通,向下扩大显露,切断骶管内拴系终丝,在脊神经肌电监测下,将黏连的神经根彻底松解,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缝合,以防再黏连。术后原双下肢疼痛症状即刻消失,出现神经原性膀胱,排尿困难。行间歇导尿合并药物治疗,4周后自行排尿。大便正常。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
例2:男,45岁。行T4~8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后3个月又出现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伴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双下肢肌张力高,肌力Ⅱ级,病理征 (+)。MRI示原囊肿复发,脊髓受压明显。再次手术见囊肿位于脊髓腹侧,脊髓受压,与背侧硬脊膜严重黏连。在脊髓肌电监护下,将黏连的脊髓与硬膜完全分离,再分块切除腹侧囊肿壁,将囊肿上下与蛛网膜下腔打通。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缝合,以防再黏连。术后双下肢肌张力明显缓解,肌力恢复至Ⅳ级。无二便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例3:女,34岁。出生9个月时行脊柱裂手术治疗,33岁时行椎管内囊肿切除术,术后1年再次出现腰腿痛。MRI示原囊肿复发。行第3次手术,从原切口切开,见腰骶部神经根炎性黏连。分块切除囊肿壁后,在脊髓肌电监测下将黏连的神经根分离,对部分连带神经根的囊壁未强行分离,脊髓及神经根与硬脊膜无黏连,减张缝合硬脊膜。术后双下肢麻木、疼痛即刻消失,二便正常。术后随访10个月,无复发。
例4:女,40岁。外院行T10~L2椎管内囊肿切除、T12~L2椎体固定术,术后5个月再次出现双膝以下感觉减退、麻木,双下肢无力,于外院行2次椎管内囊肿切除术,术后症状略有改善。2次术后2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加重,感觉减退,二便失禁。MRI示囊肿复发,脊髓黏连拴系。再次行T10~L2椎管内探查术。术中见多个蛛网膜囊肿呈分隔状,压迫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根,脊髓背侧及马尾与硬脊膜广泛黏连。在脊神经肌电及括约肌功能监测下,将黏连的脊髓及神经根尽可能分离,并切除囊肿壁。用人工硬脊膜修补缝合,防止术后黏连。术后原双下肢感觉平面无明显变化,双下肢肌力由术前Ⅰ~Ⅱ级改善至Ⅱ~Ⅲ级。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2 讨 论
椎管蛛网膜囊肿为原发或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复发性蛛网膜囊肿多继发于炎症和外伤。大多复发性蛛网膜囊肿的囊壁纤维化增生明显,可呈分隔状[1,2],提示与外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黏连性蛛网膜炎症有关。此类复发性蛛网膜囊肿多纵向延伸多个椎体节段,并可位于脊髓腹侧[2]。病人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脊髓型,表现为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可有肌萎缩、肌力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另一类为神经根型,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以疼痛为主[3]。
本组4例病人中,表现为明显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MRI示复发囊肿大小范围在2个椎体节段内,手术切除减压后,根痛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好。另2例表现为脊髓受压症状,MRI示复发性囊肿范围超过3个椎体水平,且纵向延伸较长,手术切除囊肿,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根后,其中1例术后3 d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1周后可下地;而另1例伴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病人术后肌力仅轻度改善,括约肌功能障碍无改善。本组2例为2次手术,2例为第3次手术,均采用原切口,利用原椎板切除间隙进行手术,没有改变原术后脊椎和椎间关节的结构,因此,不会因为再次手术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对于复发的蛛网膜囊肿,手术广泛切除囊壁可有效减压。对于合并严重脊髓、神经根黏连的病人,因晚期神经实质有了变性,手术很难解决问题,即使勉强进行手术分离,也有重新黏连的可能[4]。对于蛛网膜黏连节段较长者,术中要很慎重,即时当时分离了黏连,术后尚可继续黏连,影响手术效果。本组黏连相当严重,为彻底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根,我们采用术中脊髓肌电监测相应水平的脊神经功能,以避免术中分离时可能造成神经损伤,同时采用人工硬脊膜修复硬膜以防术后再黏连。手术近期效果良好,最长随访10个月,均无复发。
对于有些长节段的蛛网膜囊肿,有作者主张行囊肿-腹腔分流术,对有明显液体聚集的病人,效果较好[4]。
【参考文献】[1] BASSIOUNI H, HUNOLD A, ASGARI S, et al. Spinal intradural juxtamedullary cysts in the adult: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 [J]. Neurosurgery, 55(6): 1352-1360.
[2] TAKAHASHI S, MORIKAWA S, EGAWA M,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percutanous fenestration of a cervical intradural cyst. Case report [J]. J Neurosurg, 2003, 99(3 Suppl): 313-315.
[3] WANG M Y, LEVI A D, GREEN B A. Intradural spinal arachnoid cysts in adults [J]. Surg Neurol, 2003, 60(1): 49- 56.
[4] KRINGS T, LUKAS R, REUL J, et 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spinal arachnoid cysts [J]. Acta Neurochir (Wien), 2001, 143(3): 22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