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 (附17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754次
作者:菅凤增,陈赞,凌锋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0053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利用小切口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17例,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5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肿瘤位于颅颈交界区2例,颈段8例,胸段5例,腰段2例。皮肤切口 (5~6 cm) 以能够显露肿瘤相对应的椎板为原则,同侧半椎板切除及肿瘤切除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 结果 16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病人因肿瘤所属的神经根切断出现相应肌肉运动障碍,随访2~10个月,其中1例完全恢复,另1例恢复不完全,其他病人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 结论 对于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小切口半椎板技术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顺利,手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小切口; 半椎板切除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48岁。神经鞘瘤10例 (其中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3例),脊膜瘤6例,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1例。肿瘤位于颅颈交界区2例,颈段8例,胸段5例,腰段2例。
1.2 手术方法 先用X-线机准确定位肿瘤节段,术前可在棘突上注射美兰作标记,也可在麻醉后C型臂透视下定位。皮肤切口以能够显露肿瘤相对应的椎板为原则,一般情况5 cm即可充分显露2个椎板。棘突显露后仅分离病变侧或肿瘤较大侧的棘突旁肌肉,以Casper或Williams自动牵开器牵开,深部显露椎板及侧方小关节。中上段颈椎棘突较短,不适合放置Williams牵开器。显微镜下以枪状咬骨钳或高速磨钻切除椎板,外侧至小关节内缘,颈椎内侧至棘突根部即可 (图1),而在胸椎及腰椎,由于椎板较窄,需切除部分棘突根部的椎管内部分。硬膜切开及肿瘤切除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肿瘤切除后,4-0丝线连续缝合硬脊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皮肤。1例脊膜瘤位于脊髓前方,行分块切除,为确保肿瘤完全切除,采用了内镜辅助技术。3例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首先切除椎管内部分,椎管外部分采用颈前部切口切除。根据肿瘤大小,本组半椎板切除1个节段者11例,1.5个节段者5例,2个节段者1例。只要病人双下肢肌力达4级以上,术后第1天即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应用抗生素3 d。
2 结 果
手术时间90~300 min,平均187 min;出血50~300 ml,平均110 ml。术后住院时间4~10 d,平均6 d。术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16例,其中分块切除10例,肿瘤完整切除6例。余1例神经鞘瘤起源于脊髓髓内,突向髓外,髓外部分完全位于脊髓前方,肿瘤大部分切除后脊髓充分减压,术后第1天症状稍加重,肌力从术前3级降至2极,采用甲强龙及甘露醇治疗后4 h,肌力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第6天出院时,能够站立并在扶持下行走,3个月后随访时双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正常。由于肿瘤起源神经根切断,2例病人术后分别出现一侧肱二头肌、三角肌功能障碍。其他病人术后症状均无加重,出院时症状较术前均好转。随访2~10个月,平均4.5个月,10例病人行X-线或MR复查,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术后4个月随访时,二头肌功能障碍的病人完全恢复正常,三头肌功能障碍的病人部分恢复。
3 讨 论
由于肌肉剥离及韧带破坏,全椎板切除病人可诱发脊柱后凸,尤其是未成年人[1-3]。文献报道,单纯颈椎椎板切除与椎板扩大成形在防止颈椎后凸方面,二者无差别[7],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脊柱后凸主要是由于肌肉及韧带的过多破坏,与椎板复位与否关系不大。半椎板切除仅分离病变侧肌肉,对侧肌肉、棘突上韧带及棘突间韧带均不受影响,因此,对脊柱稳定性、减少或避免脊柱后凸更有利。另外,由于软组织分离范围缩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本组病人最少出血量仅50 ml,术后疼痛不适等也明显减少,多数病人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最短仅4 d。
Oktem等[8]指出,与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比较,在手术过程中半椎板切除无任何不便,如果显露不充分,术中可随时改为全椎板切除。Chiou等[9]在对比256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的病例后指出,对于髓外硬膜下肿瘤,半椎板切除甚至优于全椎板切除。我们认为,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目的是显露及切除肿瘤,而不是显露脊髓,过多的脊髓显露不仅无助于肿瘤切除,相反可能增加脊髓损伤的机会。因此,半椎板切除在椎板切除及硬膜切开后,仅显露肿瘤,肿瘤切除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的脊髓牵拉,尤其适用于位于脊髓侧方及前侧方的肿瘤。尽管有人利用半椎板切除治疗脊髓髓内肿瘤,但我们目前仅用于髓外良性肿瘤。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也适用于半椎板切除,本组3例颈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椎管内部分均切除。
利用小切口手术可进一步减少肌肉的剥离及韧带损伤,手术的关键为软组织的牵开及椎板的显露。Tredway等[4]报告在6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利用脊柱内镜手术所应用的管状牵开器,在X-线透视下经棘突旁肌肉间到达病变侧椎板,椎板及肿瘤切除均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我们利用小切口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仅分离一侧棘突旁肌肉,深部仅显露肿瘤对应的椎板,同样达到了微创的手术效果;由于分离层次与传统手术一样,且术中无需过多地X-线透视,手术操作更易于掌握,肿瘤切除过程未遇到任何困难。为了获得有效的深部显露,Williams或Casper牵开器在小切口手术中起了关键作用,这在腰椎间盘及腰椎管狭窄治疗中已得到证实。Williams牵开器一侧为钩状,另一侧为片状,由于中段及上段颈椎的棘突较短,不适宜放置Williams牵开器。而Casper牵开器横向及纵向均可调节,主体呈管状,管的深部可以刚好卡在棘突的根部,不存在上述问题,术中使用更为方便。
在小切口手术中,显微镜下利用1 mm或2 mm的枪状咬骨钳或磨钻切除椎板更方便。对脊髓侧方或侧前方的肿瘤,椎板下方即是肿瘤,正常脊髓组织被挤压或推向对侧,椎板切除及硬膜切开时脊髓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在许多情况下,硬膜切开时须注意被肿瘤顶起并突向后的神经根。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采用标准的显微外科技术无任何不便,相反,由于不需要牵拉脊髓,手术的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MIKAWA Y, SHIKATA J, YAMAMURO T. Spinal deformity and instability after multilevel cervical laminectomy [J]. Spine, 1987, 12(1): 6-11.
[2] YASUOKA S, PETERSON H A, MACCARTY C S. Incidence of spinal column deformity after multilevel laminectom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J]. J Neurosurg, 1982, 57(4): 441- 445.
[3] 卞留贯, 孙青芳, 沈建康, 等. 经单侧半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3, 8(3): 106-109.
[4] TREDWAY T L, SANTIAGO P, HRUBES M R,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resection of intradural-extramedullary spinal neoplasms [J]. Neurosurgery, 2006, 58(Suppl 1): 52-58.
[5] POMPILI A, CAROLI F, CATTANI F, et al. Unilateral limited laminectomy as the approach of choice for the removal of thoracolumbar neurofibromas [J]. Spine, 2004, 29(15): 1698-1702.
[6] 宗少晖, 王振宇. 单侧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切除颈椎椎管内肿瘤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7): 565-566.
[7] RATLIFF J K, COOPER P R. Cervical laminoplasty: a critical review [J]. J Neurosurg, 2003, 98(3 Suppl): 230-238.
[8] OKTEM I S, AKDEMIR H, KURTSOY A, et al. Hemilaminectomy for the removal of the spinal lesions [J]. Spinal Cord, 2000, 38(2): 92-96.
[9] CHIOU S M, EGGERT H R, LABORDE G, et al. Microsurgical unilateral approaches for spinal tumor surgery: eight years' experience in 256 primary operated patients [J]. Acta Neurochir (Wien), 1989, 100(3-4): 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