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碎吸术治疗外伤性基底核区血肿 (附16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885次

作者:冉德森,马劲光,刘广慧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 102200;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广州 510800           【关键词】  颅内出血 创伤性 基底神经节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引流术

  1    对象与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及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对16例外伤性基底核区血肿行微创碎吸治疗,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55~80岁,平均6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意外跌伤5例,打击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26 h。入院时GCS 7~8分3例,9~12分8例,13~15分5例。不同程度偏瘫14例,其中偏瘫程度逐渐发展4例。均行颅骨X-线及CT检查,示颅骨骨折6例;均为一侧基底核区血肿,血肿量30~50 ml,中线偏移最大者达1.5 cm。本组均行血肿碎吸术治疗。将头颅CT测量定位点作为靶点,常规消毒,局部麻醉。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带动下钻透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后,去掉电钻,侧管连接引流管,拔掉盖帽,插入钝圆头塑料针芯,然后进行血肿穿刺,用注射器将液态部分血液抽出,一般首次抽吸50%,然后插入针形血肿粉碎器,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余的液态和半固态血肿。注入尿激酶3万U加生理盐水3 ml,保留4~6 h后开放引流,2~3次/d,至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80%~90%以上时拔针。另外,本组3例血肿>45 ml,予行双针引流,按血肿最大层面,在血肿腔前1/3、后1/3处垂直于骨面进针。

  2    结果 (图1)          伤后6个月,本组GOS 4~5分8例,3分3例,2分2例,1分 (死亡) 3例。

  3    讨论          外伤性基底核区血肿具有以下特点:①头部外伤轻,但预后不佳。②多发生于加速或减速性损伤后。③血肿多位于受力对侧。④伤后早期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相对较轻。本病致伤机制多属加速或减速损伤产生扭转或剪切力,使经白质进入基底核的小血管撕裂。本组均为单纯性基底核区血肿,原因可能与年龄大 (平均63岁左右),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且血管硬化,弹性降低,容易在外伤时移位撕裂而引起出血有关。本组受伤方式较单纯,外力不大,其中意外跌伤4例均为仰面摔伤枕部,而车祸伤亦属轻微,无明显脑挫裂伤。我们在诊治中体会:在诊断上,有时因病人出血量少,从病史、体征上不易与脑震荡区分,应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病人就诊晚,且偏瘫症状逐渐出现,从CT上看,极象高血压性脑出血。          由于基底核位于脑实质深部,且功能重要,因此,其处理与普通脑外伤有所不同,临床上除要考虑到必要的减压外,更应考虑到功能的保留和恢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1]。本组均在CT定位下行血肿碎吸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闫润民, 李安民, 张志文, 等. 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 59-6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