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在DSA侧位像上的诊断特征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921次

作者:高岩升,贺红卫,吴中学

     作者单位:1.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脑损伤

    1    对象与方法

     男18例,女9例;年龄10~65岁。排除海绵窦内颈内动脉 (ICA) 动脉瘤破裂病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右股动脉行全脑DSA,均为高流量、直接瘘,引流均通畅。左侧17例,右侧8例,双侧2例。病侧ICA通畅,无其他血管损伤。瘘口位于虹吸部水平段19例,前曲段5例,后曲段3例。经眼静脉引流为主25例 (92.5%),其中22例为多支引流 (17例为岩上、下窦混合引流);经基底静脉引流2例;经皮质静脉引流3例;经海绵间窦向对侧海绵窦引流2例。

    2    结果

    病侧ICA造影示海绵窦均于动脉期早期显影,范围扩大,造影剂呈团状聚集。20例 (74.1%) 侧位像呈现较典型特征,形状似“鹤形”。能明显看到“鹤头、鹤身、鹤尾”的形态 (图1);如眼静脉 (大多为眼上静脉,也可为眼下静脉) 引流增粗,和颈内动脉一起观察则似“鹤”站在“树枝”上 (图2)。余病例形状各异,可呈花瓣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3    讨论

    DSA能为TCCF的血管内治疗提供充分的血管解剖资料。海绵窦的扩张及ICA在海绵窦内走行综合在一起形成“鹤身”的形状;颈内动脉C1、C2段侧位高于海绵窦区,加上颈内动脉向前弯曲,形成“鹤头”形状;岩上窦或岩下窦的引流在侧位像上形成“鹤尾”征。由于大部分TCCF是高流量直接瘘,眼静脉增粗明显,颈内动脉在窦内呈“S”形,加上颈内动脉C5、C6段在侧位像上位于海绵窦下方,综合观察就像“鹤”在“树枝”上;由于TCCF多见于多个引流静脉同时存在,使得上述特点发现率较高,本组为74.1%,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