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外科学》

MR阴性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手术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5  浏览次数:851次

作者:徐正平,高翔,江澄川

     作者单位:(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 200052; 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 200040)         【摘要】    目的 总结MR阴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疗效。 方法 分析21例MR阴性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中发现动脉压迫3例,静脉压迫9例,无血管压迫9例。行血管减压6例,血管切断6例,神经部分切断9例。术后随访4个月~2年,疼痛缓解满意。 结论 MR阴性病例仍可能存在血管压迫。血管减压或神经部分切断对MR阴性病例仍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血管减压术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6月~2007年2月,我们治疗21例MR阴性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63岁。病程2~7年,平均3.7年。疼痛部位:左侧9例,右侧12例;第Ⅰ支1例,第Ⅱ支7例,第Ⅲ支6例,Ⅱ+Ⅲ支7例。疼痛性质:灼痛10例,钝痛10例,刺痛1例。术前13例病人曾接受射频、神经根撕脱等治疗。经MR平扫及增强检查,本组均未发现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1.2    手术方法    行常规病侧枕下入路,显微镜下暴露三叉神经及其周围,探察发现小动脉压迫3例,静脉压迫9例,行神经血管分离,涤纶毡垫隔;未见任何血管压迫9例,行三叉神经部分切断。

    2    结    果

     随访4个月~2年,平均1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1例,疼痛缓解10例;11例存在不同程度面部麻木。

    3    讨    论

    引起三叉神经痛主要是由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导致神经过度兴奋所致。通过显微手术将神经与血管分离,解除后者对神经的压迫,已成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术前判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主要依赖MR检查,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已得到广泛认可[1,2]。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病人术前MR检查为阴性,给术前判断疼痛的原因和制定治疗方案造成困难。

    MR阴性的原因可能如下 :①压迫动脉较细小,MR未能发现。本组3例,减压后疼痛缓解。②压迫血管为静脉。以往对静脉压迫是否会造成三叉神经痛无明确定论,随着病例积累和解剖深入,目前广泛认为:静脉单独压迫也可引发三叉神经痛。Matsushima 等[3]报道121例三叉神经痛,发现静脉与神经黏连27例,其中单纯静脉压迫7例,分离或切断静脉后均缓解;Sindou等[4]报道579例,手术发现静脉压迫155例,其中单纯静脉压迫19例。本组术中发现静脉压迫9例。目前MR检查大多针对动脉,对静脉的诊断技术尚不多见。Yoshino等[5]采用3D CISS MR技术结合MRA检查15例三叉神经痛病人,MRA仅对12例作出动脉压迫诊断,而CISS尚在另3例MRA阴性中发现静脉压迫,并被手术证实;作者认为:采用CISS技术可提高术前对压迫血管的检出率。③合并多发性硬化。Broggi等[6]报道35例多发性硬化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术中发现明显血管压迫16例 (46%),术后仅39%病人疼痛完全缓解,提示三叉神经痛与多发性硬化有关。④蛛网膜黏连或原因不明。蛛网膜黏连也可能造成疼痛,但此观点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本组病人具有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特点:单侧面部疼痛,反复发作、逐步加重,疼痛区域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域,早期对卡马西平有效。但也有所不同:疼痛多为灼痛或钝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长,触发点不明确等。本组结果表明:对于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可行手术探查。因小动脉压迫造成的疼痛,微血管减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静脉压迫导致疼痛者,将压迫血管分离或切断,也可取得满意疗效;对于无血管压迫或蛛网膜黏连的病人,采用部分神经根切断术,疼痛缓解满意,但术后会遗留面部麻木。本组部分病人先接受射频等治疗,疼痛复发后接受手术治疗,在治疗这类病人时,应向病人告知手术利弊,由病人作出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1] ANDERSON V C, BERRYHILL P C, SANDQUIST M A, et al. High-resolution 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three-dimensional spoiled gradient-recalled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a double-blind pilot study [J]. Neurosurgery, 2006, 58(4): 666-673.

[2] 李宗鸿. 3D-TOF法MRA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正确应用 [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 12: 75-77.

[3] MATSUSHIMA T, HUYNH-LE P, MIYAZONO M. 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venous compression [J]. Neurosurgery, 2004, 55(2): 334-339.

[4] SINDOU M, HOWEIDY T, ACEVEDO G. Anatomical observations du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with correlations between topography of pain and site of the neurovascular conflict). Prospective study in a series of 579 patients [J]. Acta Neurochir (Wien), 2002, 144(1): 1-13.

[5] YOSHINO N, AKIMOTO H, YAMADA I, et al. Trigeminal neuralgia: evaluation of neuralgic manifestation and site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with 3D CISS MR imaging and MR angiography [J]. Radiology, 2003, 228(2): 539-545.

[6] BROGGI G, FERROLI P, FRANZINI A, et al. Operative findings and outcomes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35 patients affected by multiple sclerosis [J]. Neurosurgery, 2004, 55(4): 830-83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