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4-29 浏览次数:910次
选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相符[1]。男 48例,女32例;年龄28~72岁,平均(40.5±2.5)岁;发病时间到就诊时间2~28 h,平均(6.8±3.4)h。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标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检查血常规,经B超、CT检查,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严重传染性及精神疾病患者;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严重脏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三孔法”手术,于腹壁肚脐、剑突下和右侧肋缘下取三孔。建立12~15 mm Hg (1 mm Hg=0.1333 kPa)的CO2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腹腔内粘连采取钝性分离,分离胆囊三角,确认胆囊动脉,于钛夹夹闭动脉近端,行电凝并切断。确认胆囊管无异常情况后,贴紧胆囊壶腹将胆囊管夹闭,采取胆囊管造影,若胆总管结石,需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术后造影无异常情况,可采用钛夹在距胆总管5 mm处将胆囊管夹闭,切断胆囊管,将胆囊剥离,清理三角区和胆囊床[2]。在小网膜孔处留置引流管,取出结石,逐层关腹。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x ± 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205.8±28.4 40.5±7.2 15.2±3.1
观察组 115.5±14.7 23.6±4.8 6.4±2.0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观察组40例,36例患者手术成功,占90%,其中 4例患者在手术期间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占10%;对照组40例,38例手术成功,占95%;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肠粘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3例肠粘连,1例肠总管损伤,3例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常用手术治疗,近年来,腹腔镜的快速发展使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大范围应用。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作为治疗胆囊性疾病的首要方法,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高。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较为复杂,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易出现并发症,或失败转为开腹手术。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并发症及转为开腹手术发生率。因此,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胆囊病变部位及程度,结石部位、大小和分布,确定手术方案。在手术期间,需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区,在明确病变位置后才可进行相应手术。患者术后需及时置入引流管,保证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积液等症状[3]。
本组研究患者术中均采取胆道造影方法,可明确胆管情况,避免损伤胆总管。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对照组成功率为95%,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可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可作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理想方法。
4 参考文献
[1] 张世祥,贾兴梅,李天山,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17(3):206.
[2] 余 勇.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10):66.
[3] 王海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21.
[收稿日期:2013-12-28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