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26  浏览次数:918次

胆总管囊肿(Choledochal cyst,CC)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部包块和黄疸。此病一旦出现就要立刻实施手术,为了减轻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所导致的胆汁性肝硬化[1]。为了更好的治疗此病,特地引进了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在后期的治疗过程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来我院收治的78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男43例,女35例,年龄2~7岁,手术时体重 2.4~7.6 kg,平均3.1 kg。患儿住院原因:腹痛、腹部包块和黄疸。手术前所用患儿都经B超进行确定诊断,明确的病变情况还需以进一步查CT或MRCP才可发现有无胰胆合流,囊中直径大约为1.8~7.8 cm。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首先要对实施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的患儿进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将近2周,确定感染完全控制后再开始实施手术,在术前还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措施,如保留导尿、清洁灌肠、留置导管等。

1.2.2 麻醉方式与体位:其次对手术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头高位,倾斜30°,上腹及腰要垫高。将监视器放于患者头侧。

1.2.3 手术步骤:在患者脐部开放式置入5 mm Troca,再将二氧化碳注入其中,以此形式一个气腹,压力8~12 mm Hg(1 mm Hg=0.1333 kPa),置入30°腹腔镜。在腹腔镜的监视下,置入抓钳倒在右上腹的Trocar内,胆囊底部用钳夹夹住,通过此步骤将胆囊提出到腹外。切开胆囊底部,随之放入细管。注入38%的泛影葡胺,形成胆道造影。之后对囊肿的大小,肝内胆管形态,胆道走形、有无结石以及有无胰腺管合流都要详细的查看清楚。将4号针线在剑突下方肝镰状韧带的左侧再经过腹壁穿入进去,缝线上提,肝门就自然而然的暴露了出来。游离胆囊至胆囊颈使用电钩,对分离的胆囊动脉进行结扎,十二指肠的向下推开完全依靠主刀医生使用压肠板来进行操作,囊肿壁和囊肿壁游离主刀医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提起或使用电凝紧贴,在囊肿远端变细与胰腺管的汇合处才算游离结束。

在胆总管远端用4号线结扎,切除远端囊壁。之后开始吻合空肠端侧;用抓钳提起空肠起始部位和Treitz韧带部位,从自脐部切口提出空肠,将远端的50 cm空肠给逐渐拉出,在距离屈氏韧带15 cm的地方将其切断,随之封闭远端。之后将肠管送回腹腔,脐部切口要修补完整。在腹腔镜的监视下,戳一个小孔在横结肠无血管区域,以及把此小孔提到肝选,之后开始缝合前后壁。最后,随之将切除的囊肿提到腹外。之后把腹腔冲洗干净,在左上腹抓钳和以及右上腹Trocar穿刺孔拉入将到引流管放置胆肠吻合口部位,排空气腹,Trocar拔除,关腹。

2 结果

78例患儿中,有70例患儿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2.5~5 h,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控制在10~20 ml,患儿在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有4例所在手术后出现肠瘘,经通常引流后已经全部愈合。

3 讨论

在小儿常见的胆道发育畸形病例中,胆总管囊肿也经常性出现的。为了减轻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所导致的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此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实施手术。随着腹腔器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和以及患儿家属开始接受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2]。由于应用的极为广泛,甚至出现可能会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趋势。运用腹腔镜在手术过程中肠管以及腹腔内其他器官的都不会有过多的牵动,创伤小。在气腹以及放大作用下,手术视野变得十分清晰,使肝门部暴漏方便,分离缝合准确度较高。肠连等情况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大部分通过器械来操作,很少出现,肠蠕动恢复迅速。在术后,因为腹上切口小,患儿不会因为伤口而产生自卑心理,不影响其自身的美观效果,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术后的疼痛感十分轻微,会减少患儿的病痛烦躁感,十分有利于病情的康复。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效果可靠,对患儿没有不良反应影响,术后恢复快,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刁 美,孙 旭,叶 茂,等.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肝管空肠Roux- en-Y吻合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7):488.

[2] 席红卫,崔强强,王建峰,等.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7):65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