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884次
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腹腔镜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手术患者200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8~75岁,平均(51.50±2.50)岁,体重65~75 kg,平均(68.50±3.50)kg;微创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47~75岁,平均(51.50±2.00)岁,体重65~74 kg,平均(68.50±3.00)kg,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并且在本人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下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两组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麻醉禁忌证、严重心脑血管性疾病和精神障碍。
1.2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情况均在全身麻醉下,患者取平仰卧位,常规范围皮肤消毒,常规手术切口皮肤,逐层分离进入腹腔,常规进行胆囊切除。微创组患者100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患者取平仰卧位,正常消毒皮肤,首先在脐下做1~2 cm手术切口,建立气腹,后依据胆囊的体部投影位置做3个手术切口,分别为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下缘下,准备好相关器械,取头高脚低左倾15°~20°体位,CO2气腹压力12 mm Hg(1 mmHg=0.133 kPa),应用四孔操作法,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的生命体征监测,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对在手术过程中体重过于肥胖或是手术视野显示不清的患者,影响手术治疗,应及时进行开腹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数据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其中微创组患者有1例患者术中视野不清转为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操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3讨论
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疾病是由化学性刺激如胆汁成分改变,或者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是胆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部外科中胆囊炎的发病率是仅次于阑尾炎。胆道疾病常见于女性,特别是中年女性。常见胆道疾病为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肝外胆管结石等,治疗胆道疾病的常用方法是手术治疗,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单纯的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治疗,常规性开腹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情况较严重,给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伤害,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身体条件差、合并多种原发性疾病或是老年患者,开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应用腹腔镜手术因手术切口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性较低,术后恢复康复时间短,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但因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因此对体重就较大,结石和病变较为严重的患者,会严重影响腹腔镜的手术视野和手术治疗时间[1]。腹腔镜手术仍然需要开腹手术作为后盾,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Calot三角粘连严重,解剖不清和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有时会出现胆管损伤和其他脏器损伤及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此时需要果断中转开腹手术[2]。针对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地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应用和治疗,是胆囊炎手术切除理想的手术方式[3]。
4参考文献
[1]刘家秒,胡志前,彭清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J].健康必读,2010,6(2):87.
[2]张勇,杨勇,刘颖斌,等.影响腹腔镜胆囊手术转开腹手术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7):684.
[3]王雨,戴睿武,阎勇,等.老年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选择策略(附149例报道).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7):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