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保脾手术在医源性脾损伤中的应用体会(附15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10-25  浏览次数:794次

  【关键词】 保脾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的68岁,平均35.3岁。损伤原因:胃癌根治术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胰腺手术1例,肝肿瘤手术1例。

  1.2 脾损伤分类

  按照Gall分类法: Ⅰ级(被膜破裂)5例;Ⅱ级(实质撕裂,但不延及脾门)7例;Ⅲ级(实质破裂已涉及脾门或脾部分离断)3例;Ⅳ级(脾动脉主干离断或严重广泛破裂)0例。

  1.3 治疗方法

  单纯性脾修补术5例,脾动脉结扎+脾修补术6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自体脾移植术1例。

  2 结 果

  本组早期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发热8例,1例单纯脾修补术再出血行全脾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14例保脾成功者B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脆性、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均显示脾功能满意。

  3 讨 论

  长期以来,对脾脏这一器官存在“留之无用,去之无害”的错误观点,思想不重视是医源性脾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以下几点也容易导致脾损伤:①手术操作不当,过度牵拉脾脏韧带以及不适当应用深部拉钩等造成误伤,本组1例胃癌手术中过度牵拉脾胃韧带导致脾包膜撕脱,行脾破裂修补术,术后再次出血,再次手术切除脾脏。②麻醉过浅致腹肌紧张及牵拉反应、切口选择不理想、暴露欠佳等原因致脾脏损伤。③病理性脾脏脆性增加,上腹手术史致腹腔粘连严重,易造成脾包膜撕裂伤。临床上保脾手术也有几种手术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

  (1)脾破裂修补术。一般适用于小而浅的Ⅰ-Ⅱ级脾破裂。本组5例脾被膜破裂,4例修补止血成功。由于脾实质脆,缝线打结易撕裂造成出血,我们采用7号丝线深及创底的间断“U”字型缝合,线结下采用大网膜或明胶海绵为衬垫,若创口过大过深,裂口内可放入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消灭死腔,如果缝合失败,或者造成新的撕裂伤,应该采用其他方式。

  (2)脾动脉结扎+脾修补术。对Ⅱ-Ⅲ级脾损伤,因出血快、量大,这时应控制脾蒂,游离出脾动脉并结扎,控制创口及出血再行脾修补术。脾脏有丰富的侧枝循环,结扎脾动脉一般不会影响血供,但应警惕术后发生脾梗塞、脾坏死,因此结扎时应注意:①离脾门3~5cm结扎脾动脉为宜,务必保留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②结扎脾动脉前应暂时阻断脾动脉,观察脾脏血供。③尽可能保留脾周围韧带。

  (3)脾部分切除术。近年来发现脾脏的血供解剖与肝脏相似,其血管分布如树枝状,可分叶、段。脾叶动脉在距脾实质0~3.5cm分出脾段动脉,使部分病人可以结扎某一脾段动脉,更准确的清除病灶,保留更多脾脏。由于脾叶、段间的血管交叉和重叠现象,对于不规则的脾损伤,为了尽可能的保留有活力的脾组织,可行不规则切除。脾断面血管缝扎,以U形缝合并大网膜覆盖。适用Ⅲ级脾损伤,且部分脾脏及相应血管保持完好,血运正常。保留脾脏一般占整个脾脏的1/3。

  (4)自体脾移植术。对于Ⅲ-Ⅳ级脾损伤,由于出血猛、生命体征不稳定,快速全脾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自体脾移植术,方法为大网膜囊内自体脾组织块移植。本组一例自体脾移植术后3个月B超提示移植成功。

  总之,任何病例都难以象分级标准那样明确典型,往往要联用多种术式和方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保留脾脏,从而避免或者减少机体无脾而发生的不良后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