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Th1/Th2比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8-02  浏览次数:696次

  作者:杜秀坤,聂会生,梁瑜,田彦锋  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鹿泉市第一医院普外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对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比率(Th1/Th2)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6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周期、第2周期及第3周期结束时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相比,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外周血Th1、 Th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相比,第2、3周期化疗结束时外周血Th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2、3化疗周期结束时Th1、Th2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Th1、Th2表达被抑制,细胞免疫能力下降;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Th1/Th2平衡重新建立,机体的肿瘤免疫状态显著增强,并逐渐趋于稳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因子 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 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Th1/Th2比率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有密切的关系[1]。机体的抗肿瘤作用主要由细胞免疫功能介导,正常机体的Th1/Th2型细胞因子处于动态平衡,这个平衡失调并向Th1或Th2转化时,称为Th1/Th2的偏移。Th1/Th2的偏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有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Th1和Th2类细胞因子进行检测,了解胃癌根治术加化疗对胃癌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胃癌根治术加化疗对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在鹿泉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住院并行胃癌根治术加化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2.7岁。术后病理证实:胃乳头状腺癌18例,未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腺癌3例。26例患者术后均无化疗禁忌,术后2周开始接受奥沙利铂+替加氟+亚叶酸钙(LV)联合化疗3个周期。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50 mg/d,静脉滴注,第1天;替加氟800 mg/d,静脉滴注,第1~5;LV 0.2 g/d,静脉滴注,第1~5;21 d为1个周期。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分别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2、3周期结束时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5%EDTA抗凝,分离血浆,置-20℃冻存待测。

  1.2.2 试剂与仪器:人辅助T细胞1/2(Th1/Th2)细胞因子试剂盒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

  1.2.3 实验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外周血Th1、 T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相比,第2、3周期化疗结束时外周血Th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2、3化疗周期结束时Th1、Th2表达水平无特异性改变(P>0.05)。见表1。表1 胃癌根治术后加化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比较(略)注:与胃癌根治术化疗前比较,*P<0.05;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比较,#P<0.05

  3 讨论

  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Th1、Th2等亚群,Th1亚群主要通过分泌IL2、IFNγ和TNFα,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Th2亚群主要分泌IL4、IL6、IL10,具有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细胞免疫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力,其杀伤肿瘤的机制有:(1)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肿瘤抗原并与之结合,通过溶细胞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3];(2)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而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机体正常状态下,Th1和Th2类细胞功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许多肿瘤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发生Th1/Th2偏移,这种偏移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4]。Th1/Th2偏移越严重,机体免疫抑制越严重,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全面抑制在很大程度上与肿瘤的负荷程度有关[5]。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根治是治疗胃癌最关键的措施,只要有少许游离癌细胞就有可能引起术后切除部位复发或转移。统计显示,胃癌根治术后有40%左右的复发率,这提示我们,许多患者根治术后Th1/Th2比率处于失衡状态。

  本研究发现,与胃癌根治术后化疗开始前相比,术后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外周血IL2、TNFα及IFNγ等Th1细胞因子和IL4、IL6及IL10等Th2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学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化疗本身会对机体造成创伤,在化疗的早期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Th1/Th2比率与化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化疗第2、3周期结束时与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第1周期结束时相比,患者外周血IL2、TNFα及IFNγ等水平显著增高,提示Th1表达水平显著增强。IL4、IL6及IL10等水平降低,提示Th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h1、Th2表达水平的变化使胃癌患者失衡的Th1/Th2比率进一步趋向平衡,依赖于Th1/Th2比率平衡的杀伤肿瘤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胃癌根治术后2、3化疗周期结束时外周血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无特异性改变,患者术后化疗建立了稳定的Th1/Th2比率,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趋于稳定,抗肿瘤免疫应答达到了一定的稳态,说明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h2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免疫能力增强,免疫耐受能力降低,Th1/Th2平衡重新建立,机体的肿瘤免疫状态显著增强,并逐渐趋于稳定。

  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机体仍处于细胞免疫受抑制,3个疗程以上的化疗通过诱导Th1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Th1细胞因子的表达,使机体的Th1/Th2比率趋向稳定的平衡,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Mosmann TR,Cherwinski H,Bond MW,et al.Two types of murine helper T cell clone.I.Definition according to profiles of lymphokine activities and secreted proteins.J Immunol,1986,136:23482357.

  2 邱法波,姜希宏,吴力群,等.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Th1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模式.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3,6:9799.

  3 Tomohiko A,Yasuhiro O,Takashi S.Activatedmacrophages induce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the T cell receptor-CD3 complex.J Exp Med,1995,181:18811886.

  4 Kharkevitch DD,Seito D,Balch GC,et al.Characterization ofautologous tumor specific T-helper 2 cells in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from a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Int J Cancer,1994,58:317323.

  5 Takeuchi H,Maehara,Y,Tokunaga,E,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a multivariate analysis.Am J Gastroenterol,2001,96:574578.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