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外伤156例患者院前急救体会
发表时间:2012-04-19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李 跃,周 林 左保蓉,刘克英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湖北 荆州 434000)
【摘要】 目的:总结车祸患者院前急救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车祸外伤156例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中因伤势过重现场死亡7例,8例在转运中因伤势过重死亡,余141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达90.4%。 结论:采取合理正确的综合对症的院前急救方法是提高车祸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车祸;急救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车祸造成的伤残和死亡无论给社会或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和痛苦,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作者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车祸外伤156例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56例车祸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5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0岁。伤后转送我院时间7min~ 2h。主要因酒后驾车、违章驾车、疲劳驾车、人货混载、超载和他车肇事等致车祸。车祸伤分类:撞击伤95例(占60.9%),碾挫伤37例(占23.7%),锐器刺伤15例(占9.6%),高空坠落伤9例(占5.8%)。损伤部位:颅脑外伤25例(占16.0%),胸外伤33例(单纯肋骨骨折18例,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15例,总共占21.2%),心脏钝挫伤3例(占1.9%),腹部外伤38例(肝、脾外伤25例,肠外伤9例,肾及膀胱外伤4例,总共占24.4%),各部位骨折57例(占36.5%)。156例中共有51例为复合伤。
1.2 院前急救及结果 本组156例中,接诊时因伤势过重现场已死亡7例。其余149例伤者中,8例在转运中因伤势过重、出血过多而死亡,死亡原因可能为重型颅脑及胸外伤、大血管破裂或重要脏器破裂引起的大出血。其余141例病例在搬运途中无1例发生意外,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妥善包扎、止血及体位固定后送入院内进一步诊治,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达90.4%。
2 体 会
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世界第一公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约有126万人、受伤1500万人,即每2秒有1人受伤,每50秒有1人致死[34]。据报道,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是导致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以中国为最高[5]。车祸外伤患者伤情复杂,若不能及时救治,无论死亡率和伤残率都很高,因此,如何提高车祸外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已成为急救医学、创伤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出诊要迅速。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准备应急设备,立即出动,争分夺秒,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发地点。 2)评估病情要准确。检查内容包括:①观测脉搏和四肢皮肤湿冷度;②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要点,采用CRASHPLAN顺序检查法,即循环、呼吸、腹部、脊柱、头部、骨盆、四肢、动脉、神经等,了解患者的全部伤情、主要受伤部位及伤情程度、有无多系统损伤[6]。③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检伤分类,检伤分类必须灵活,要求简化手续,避免忙乱,保证对重危伤员的及时抢救。
3) 院前抢救要简单、快速、有效。①尽可能系统地收集患者病史,避免伤情的漏诊、误诊,作出初步诊断。②迅速为患者做好初步处理,如给药、清创、加压包扎和止血等,及时有效的控制创伤性外出血,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法,即用敷料直接加压于出血处,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在这一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不合理使用止血带,可导致出血控制不满意,甚至加重出血。因此严格掌握止血带使用适应证,应使用充气止血带,并垫以布料,记录上带时间,定时松解,每次5~10min。③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于所有需要建立静脉通路的院外急救患者,如有可能,均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保障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患者在短时间内扩充血容量极为有利,并且在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④保持呼吸道畅通。大脑细胞耐受缺氧的时间为4~6min,小脑为10~15min,延髓为20~25min,超过此限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均应紧急处理。尤其是重症外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应及时用洗痰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以防窒息,充分吸氧,氧流量3~5L/min。有舌后坠者应放置口咽通气导管,有呼吸衰竭者应及时准备好气管插管,并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注意正确处理胸部外伤,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⑤在转运途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与瞳孔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监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患者的面色来评价组织灌注情况,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及各项指标,做好院前急救记录,加强医患沟通。⑥骨折固定:对四肢骨折伤员不要过分牵拉伤肢,开放性骨折端不要强行复位,以免加重损伤和感染,可用敷料、夹板初步固定。脊柱损伤的病人应用硬板床搬运,颈椎损伤者可使用颈托,头部制动,防止颠簸,以避免加重损伤。⑦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时向院内急救组反馈,让院内通知专科医师,准备好器械、药品等,以便患者接回后及时得到急救或急诊手术。
总之,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医务人员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迅速果断,群体协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使严重车祸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保证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易彬樘,肖月华,刘贤政.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 沈阳部队医药,2006,19(6):416418.
[2]姚远,周继红,赵新才,等. 摩托车交通事故调查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4):236238.
[3 ]韩文明,申五一. 现代交通创伤诊疗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
[4]WHO. Injury:leading cause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R]. Newyork:Genevese,2000.
[5]王声涌,王淑芬. 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6769.
[6] 余志华,何满红,黎小群,等. 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