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胃肠外营养联合思他宁治疗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6例
发表时间:2012-03-21 浏览次数:718次
作者:王华,李可洲,刘炼炼 作者单位:610083 四川,成都军区总医院肝胆病区
【摘要】 目的 探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联合思他宁治疗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 对6例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患者使用TPN联合思他宁治疗,TPN使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卡文),深静脉穿刺置管后以输液泵滴注,思他宁首剂250 μg直接静脉推注,后以250 μg/h微量泵持续泵入,治疗1~3周。结果 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绝大部分胰瘘患者,尤其是低流量(<200 ml/d)的患者,通过TPN联合思他宁药物治疗可获痊愈。
【关键词】 胰瘘,思他宁,药物治疗
胰体尾切除术适合于胰体尾部良恶性肿瘤、胰周假性囊肿、胰腺外伤等疾病,胰瘘是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胰瘘的诊断标准为:术后7天腹腔引流液超过10 ml/d,或引流液淀粉酶大于5 000 u/L,有或无临床症状(腹痛、腹腔脓肿等)[1]。既往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但再次手术风险性大。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患者6例,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思他宁(生长抑素十四肽)行非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20~76岁,平均47岁。胰体尾部假性囊肿4例,胰腺炎1例(外院手术后转入我院),胰腺外伤1例,均在外院或我院实施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常规行胰周外引流。胰瘘出现的时间为术后5~10天,平均为7天。引流量30~200 ml/d,5例胰液清亮无色,2例因伴有腹腔感染而稍浑浊。
1.2 方法 本组均采用禁食、抗炎、保持引流通畅等常规治疗外,伴有瘘道外口周围皮肤感染者用氧化锌软膏保护。TPN均采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卡文)深静脉穿刺置管后以输液泵均速滴注,卡文3 L/袋,总能量1 000 kcal,非蛋白热卡900kcal,渗透压830 moSm/kg,pH值5.6,氨基酸34 g/L,氮5.4 g/L,脂肪51 g/L,葡萄糖97 g/L,钠32 mmol/L,钾24 mmol/L,镁4 mmol/L,钙2 mmol/L,磷11 mmol/L,氯47 mmol/L,硫酸盐4 mmol/L,醋酸盐39 mmol/L。根据患者生化检查可适当再加入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注射液及电解质、胰岛素等;思他宁(3 000 μg/支)稀释后首剂250 μg 直接静脉推注,然后以250 μg/h持续以微量泵静脉泵入,治疗1~3周,治疗期间,保持思他宁不间断,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
2 结果
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愈合时间为15~28天。思他宁使用时间最短10天,最长21天。1例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配以鼻饲管给予要素饮食,并适当应用生长激素。
3 讨论
胰瘘是胰腺手术的最常见并发症,Fahy等[2]曾报道远侧胰腺切除后的胰瘘率达到23%。对于低流量(<200 ml/d)的胰外瘘患者均可采用非手术治疗[3],包括充分有效地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1)充分有效的引流:充分引流和保持引流通畅是治疗胰瘘的重要原则,也是防止并发症的主要手段。通过采用双套管或多孔乳胶管(瘘道狭小时可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吸净腹腔内引流液,使其不积聚在腹腔内而消化周围组织,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以及是否堵塞。(2)抑制胰腺外分泌:思他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其结构、化学和生物效应均与天然生长抑素完全相同。生长抑素大量存在于胰腺D细胞、胃肠道自主神经系统等处,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胰酶对胆囊收缩素及促胰液素的反应。(3)营养支持:胰瘘患者常需要禁食,而且由于胰液的丢失,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因此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应尽早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补充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条件许可时可通过空肠造瘘管或鼻饲管给予要素饮食,减少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时产生的刺激,有助于胰瘘的愈合。另外,适当应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可防止继发性感染。
【参考文献】
1 霍枫,陈建雄,蒲淼水.两种胰肠吻合术式与胰瘘关系探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5):294-296.
2 Fahy BN,FreyCF,HoHs,et al.Morbidity,motality,and technial factors of distal pancreatectomy.Am J Surg,2002,183(3):237-241.
3 Bertrand Sue,Simon Msika,Abe Fingerhut,et al.Tom porary fibrin glue occlusion of main pancreatic duct in the prevention after intra-abdom in al complication after pancreatic resection:prospective randomial trial.Ann Surg,2003,237(1):57-65